92、第 92 章(2 / 2)

科舉之路 阿呆點點 6465 字 2024-04-03

鐘縣尉領命離開,唐林又找言七去找牢房裡的牢子過來,其實他想要叫的是言五,但是單單叫他一個,定會讓人生疑,還不如讓牢子們分批過來,直接放在明麵上詢問才好。

唐林問的也簡單,不過是最近牢房中各個犯人的事,著重問了這些犯人的來曆,同刑房送來的文書比對。

牢子一個個的問完話,終於輪到言五了,唐林問道:“這幾天,陳建有接觸什麼人嗎?”

“回郎君,自從你走後,這個陳建先是坐立不安,但後來便慢慢安靜了,隻呆呆地坐著,一句話也不說。”

“你再仔細回想下,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異常之處,或者異常的人?”

言五仔細回想,突然想起昨日上午杖責後,陳建神情似乎輕鬆了幾分,明明是被杖責,打了整整二十杖,本該難受才對,怎麼會輕鬆呢?

“郎君,小的想起來了,那個陳建要受100杖責,為了讓他多受些罪,保其能活到秋後絞刑那一日,分了五次行刑,昨日正是第一次,臀部皮開肉綻,應該是極不舒服的,可這陳建卻顯得輕鬆,小的和牢子們還以為他瘋了!”

“杖責?那日杖責陳建的是那些人?你將這些人報與我,要是不出意外的話,幫忙傳消息的人定在裡麵。”

“小的雖然有些印象,但不知道名字。”言五有些為難。

“也罷,這事歸兵房負責,我請龐押錄一問便知。”

唐林想起言五也是近日才隨自己來了臨海縣衙,能認全人就不錯了,至於旁的也不強求。

等龐押錄進來後,唐林知曉那日杖責的共有四個人,趕巧,這四個人都是弓手,看來得到消息和去陳家拿取暗賬的極有可能是同一人!

鐘縣尉現在去了小院,等他回來後,怕是就能知曉了。

之後又找人去叫方押錄,隻是方童如今正忙著查女乾殺案,今天一早就出去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所以,唐林暫且放下了這事,打算等他回來後再說。

用了些點心,鄭主簿就拿著臨海縣衙的賬簿過來了,如今,整個縣衙的文書都規整過了一遍,這賬簿也是如此,隻是這幾日抄家、罰錢,需要將這些加上。

看著賬簿上的一大筆銀子,唐林不確定地說:“那些罪吏貪的銀子,都反還給百姓了?”

“自是還了,一村一戶皆走過去了,也按唐知縣的意思村長、百姓都按了手印,簽了字的。餘下的這些,便是縣衙日常維護費用。”

見唐林不信,鄭主簿繼續說:“這些銀錢,皆是從百姓的稅收中來,特彆是商稅,縣衙能十取其二,而戶稅地稅,縣衙隻能十取其一,胥吏的俸祿、縣衙的維修、臨海縣的建設等等皆在裡麵。”

“這幾年,縣衙賬上銀子極少,除了胥吏們的俸祿外,大多撥到山海寺、慈幼院去了,偶爾修建一次縣衙。”

“也是唐知縣來得巧,如今夏稅剛過,那時銀子還沒入賬,不然早就被劉知縣撥走了。至於其它,則是從那些胥吏地方抄出來的。特彆是陳家,銀子近萬,金銀首飾,各類古玩無數,另還有好幾個莊子,近千畝田地,其它胥吏加起來也有近萬兩銀子,外加其它的東西,這些合在一起,自然便有這許多了。”

唐林看著賬上的一萬八千兩銀子,外加各類資產,再一次認識到當初直接處置汙吏的這一決定是多麼的明智。

寧朝對於各地財務並不嚴苛,隻要是本縣查抄之物,便可以放到縣衙賬上供縣衙使用,當然,若是知縣有心,也會將一部分查抄來的東西同稅銀一起交給朝廷。當然以上是針對一縣之地,要是一府之地,那就不是這樣了。

“現在佃戶租地是如何分的?”

“這,大多是稅後七三分,佃戶七,主家三。”鄭主簿思考了一下回答說。

如此,倒也合理,唐林點點頭。

“那麼莊子和田地先不賣,等百姓種完這一輪再議,租費的話便降為稅後八二分吧!好歹是縣衙,給百姓讓點利。”

“賬上的一萬八供縣衙使用,院子、古籍、珠寶之類就便宜兩成賣了吧!寫上告示,通知百姓三日後可來縣衙購買,一人最多買三件,縣衙空屋子多,你收拾出一間來,記得收商稅。”

“這些賣東西得來的銀子,便同秋稅一起上交給朝廷。”

“這個月大家都辛苦,胥吏的俸祿翻倍,你和鐘縣尉也多發10兩,雖然你們有朝廷俸祿,但身為臨海縣衙的官吏,自然也得要有。”

鄭主簿邊聽邊記,就怕忘記了其中一項,聽到後麵筆尖一頓,很少有知縣會去注意抄出的莊子田地上的佃戶,也不會有知縣關心胥吏的生活,這麼多年來,這樣的知縣,他隻遇見了一個!

交代完後,唐林又拿出了輿圖,賬上有銀,縣衙有人(雖然還得招),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建設了!

臨海縣的路不好,這是當初唐林的親身體會;臨海縣的市集不好,氣味趕人;臨海縣城的總體規劃不好,路七扭八扭的;臨海縣的……

列出了這麼多,唐林覺得每一條都是當務之急,但又不能一次性全上,隻能一樣一樣的來,於是,打算明日先去附近看看,挑出一個最迫切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