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白駒過隙,一下子五年過去,唐家原來的土胚房已變成了磚瓦房,青磚黛瓦甚是好看!
在主屋右邊的廂房裡,有個身著窄袖青袍、容貌清雋的少年正站在書桌邊練字,那就是唐林。
唐林看著自己寫的大字,雖不能算是大成之作,但是與往昔相比,亦是精進良多,常秀才也評價他的字小有火候,要是以後勤加練習,未必不能成為書法大家,家裡人、同窗也都常常誇讚他的字,要不是唐林內裡是個成人,時時提醒督促自己,恐怕早就在這樣的誇讚中懈怠了。
這幾年裡,唐林除了學習四書五經,還在書齋裡看了不少雜書,有時涉獵過多,還會被常秀才斥責,但唐林卻另有想法,他覺得四書五經雖然重要,可其他的也不能拉下,特彆是律法和算學,雖然在文人眼裡比不上正統書籍,可也是極其重要的,平日裡也會經常用到,所以要好好的學習一番,對於算學,其實唐林也就裝裝樣子,以前都學過,而且還比這深,雖然轉換成了文字,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可習慣了之後,唐林的算學比大部分人都要好得多。
重點在於律法,這是必須理解吃透的,所以唐林花了一部分的精力在了律法上,除了自己看,還給家裡的人講,這種事情宜早不宜遲,自從認真讀書之後,唐林從未想過止步於秀才了,他想往上考,就算隻考上了舉人,那也有了一定的權力和地位。
但要考上去,就一定要管好家裡人,知道什麼事情是犯法的,他總不能一直盯著他們。
唐林將筆放下,又從書架上拿了一本書冊,上麵是前些年縣試的試題,他每天都會在上麵挑選題目做,這幾年下來,已把墨義和經帖做熟,而詩賦雖然不是首首都是佳作,但也算拿得出手,至於策論那可是唐林最拿得出手的了。
對此,他很慶幸本朝的科舉形式雖與明清相同,但內容卻跟宋朝差不多,策論這塊並沒有太多的限製,若真考明清的八股文,唐林怕是得費大量的時間去吃透那些格式了。
正在唐林做題的時候,一個小胖墩兒走了進來,那就唐林的弟弟唐樺,小名小華,是唐林八歲那年李月娘所生。
彼時,唐林手中已有不少銀子了,總會給家裡買些吃食,身為唐林的弟弟,唐樺拿到的是最多的,結果就養成了個小胖墩。
再加上,隔年唐林改良好的竹紙終於做好了,之前唐林做的竹紙又黃又脆,根本不能書寫,又試了幾次,費了好多功夫,才做出質量跟書坊裡買的差不多的竹紙。
他將造紙的方法交給爺爺,讓爺爺帶著家裡人做,做好之後,直接賣給習文書坊和妙筆書齋。
這樣一年下來可賺不少銀子,使得家裡的境況好了不少,將舊屋推倒,擴建了好幾間磚瓦房,現在每個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房間,就是裡麵的東西還得慢慢添置。
不過因為竹紙的事情,唐家也是發生過爭執的,大伯二伯家想要將竹紙生意做大,可唐林卻堅決反對,他們家現在隻是莊戶人家,唐林現在說好聽點是個書生,可並未有功名在身,習文書坊和妙筆書齋的掌櫃都是熟人,也不會開口討要造紙方法,其他人可不一定,要真的賺了大錢,怕是會惹禍上身。
這些話,唐大海和唐王氏聽進去了,唐明十分相信自己的兒子,也覺得兒子說的話有道理,另外幾人雖然有些不死心,但勉強答應下來。
唐林看出大伯二伯心有不甘,也不放心他們,就跟爺爺商量了一番,決定將一些關鍵的東西管住,隻讓他們接觸一些常見的材料,像是紙藥水汁(漂白)這類重要的東西,由唐大海保存。而且還定下規矩,每年隻做三批紙,不多做,這樣他們沒東西可賣,也就闖不出什麼禍。
每次將紙賣出後,唐大海都會取出其中三成給唐林,這是所有人都商量過的,本來老爺子是想要給四成的,可不說老大老二他們,就連李月娘也不同意,唐明拉都拉不住,兩方僵持之下,唐林出來打了個圓場,降了一成。最後老爺子不放心,直接讓唐林寫契書,以防他們反悔。
不過就算隻要了三成,這幾年下來,唐林也攢了二百多兩銀子,除了賣紙的錢,其中最多的是過年時賣春聯的錢,去鎮子裡擺個攤,除去租攤位的錢,每年能得十多兩。還有一些是唐林抄書得來的,這個賺錢的方法,唐林到現在還是沒放棄,偶爾就去抄幾本,賺個零花錢。
“哥哥,哥哥,吃飯啦!”小胖墩跑過來,一下子抱住了唐林的腿。
將筆放在一邊,唐林順勢將他抱了起來,這幾年條件好了,唐林就有意識的補充營養、鍛煉,臂力強勁了不少,至少能把這個小胖墩抱起來了。
“好,我們出去吃飯,小華知道今天奶奶做了什麼好吃的?”唐林邊走邊問,其實就是逗他說話。
“有好吃的肉肉。”說起肉,小華的口水就流出來了,兩隻手也不安分,上下揮舞,想讓哥哥走快一點。
走到院子裡,唐林發現孩子都在外麵,想是爺爺還沒回來,還不能上桌,就抱著小華走到唐木的身邊。
唐木現在十四歲了,兩年前他在李童生那兒學完後,李大娘也想將他送到常秀才那兒進學,可惜,因為資質不行,被常秀才拒了,最後隻能去鎮子上一個老秀才的私塾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