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炕因為需要燒乾,得要人看著火,所以這幾天唐王氏和大丫二丫輪流照看著,每天早上,唐林和唐木去念書前也會到房間裡摸摸炕麵,看看是不是乾的差不多了。
這幾天,雖然唐林的部分心思在火炕上,可讀書這方麵也沒拉下多少,反而因為火炕盤好的關係,積極性更高,進度加快了一截。
這天下午,唐林覺得火炕已經燒得差不多了,就在放學後去外祖父家,想要找小舅舅一起去看,唐木自然也陪著一起去。
到了外家,是他外婆李錢氏開的門。
李錢氏看到自己的外孫子,連忙拉進屋子,也沒忘記招呼唐木一起進去,表妹李妍、表弟李學也都在屋子裡,李學看到自家表哥立馬跑了過去,拉著唐林的手說:“表哥表哥,你都好久沒來看小寶了!”
唐林任由他拉著自己,對他說:“我這不是來了嘛,而且我就在這邊讀書,每次一下學,就能看見小寶了。來,這是我的堂哥,你也要叫哥哥的。”
聽完,李學向唐木打招呼,李妍也跟著打了個招呼。
李妍看到小寶和表哥這樣親昵,心下有些羨慕,她也想和表哥親近,但想起娘親生氣的樣子,就默默的坐在了床邊,看著他們說話。
錢氏看到自己的小孫子和外孫這樣膩歪,心裡不禁有些好笑,但對於兩個孩子關係好這事兒,也是高興的很。
不過又想到外孫現在折騰的東西,錢氏有心想要勸一勸外孫,不要分心思搞這些,認真讀書才是要緊,可話到嘴邊先說的卻是:“林子,你最近弄的是什麼呀?連我們村子都聽說了,你們那裡要是有人到你麵前嚼舌根,就跟外婆說,外婆過去替你罵他們。”
“外婆,我就是從書裡看到北方過冬的時候,有一個取暖的物件兒,所以就試著做一做,要是做出來了,這個冬天也能好過不少。”唐林解釋到。
“要是能做出來,那的確是好事,不過林子,萬事還是要小心些,不要在書裡麵看到什麼就拿來做,以前,你外公也一樣,看到彆人做什麼,他也做,結果那塊地裡的莊稼都被折騰死了。”雖然錢氏不懂書裡的東西,可以前唐林外公活生生的例子還是知道的。
這時,唐林的大舅李元回來了,向母親打了個招呼後,看到外甥在這兒,想著正好,可以告誡他一番,說道:“林子,你現在還小,還是念書的年紀,其它的事不要多管,小弟也是,竟和你一起胡鬨。”
一旁的大舅母李王氏也說:“娘,你是沒聽到,彆說小河村了,就是李家村也都在說呢!可難聽了,說什麼林子讀了幾個月書,就當自己是神仙了,要是真有這東西,彆人家早就做了,哪兒輪得到他。”
唐林有心想要反駁幾句,可一想到她是長輩,而且大舅舅平日裡對自己也不錯,所以暫時按捺下來,但錢氏可不行,看到兒媳婦這麼說外孫,立馬就說:“你這話什麼意思啊,咱們林子自小就聰明,外麵的人不知道,難不成你也不知道,就算這次林子沒做出來,也不能說北方那邊沒有啊!”
“就是,我們的先生也在府城聽人說過火炕,肯定能做出來。”木頭也出言反駁了。
唐林聽到外婆開了個頭,也不再按捺自己,說:“大舅舅、大舅母,這火炕我有問過先生的,想著能做出來的話,冬天就會好過一些。”本來還想說的仔細些,可想到自己的年齡,唐林就壓住了,不過他決定,等以後能說這些不會被人察覺異樣的時候,一定要多說一些。
“聽到沒,咱們林子也是想過的,好了,林子,咱們不跟他們說,先在外婆這兒玩一會兒,等你二舅舅回來,再讓你二舅舅送你回去,也不晚。”錢氏摸了摸自家外孫的頭,覺得手感不錯,又薅了幾下,唐林感覺這樣被薅下去不行,就坐到一邊,給錢氏背書。
薅頭毛這個可是關乎以後發量的,一想到以前讀書時看到同學那稀疏的頭發,心裡不由得一抖,雖然以前他的發量還挺多,可這次說不準啊,他可不想變成地中海,愛護頭發應該從小做起。
在唐林快將《千字文》背完的時候,李陽趕著牛車回來了,農閒時,他就每天駕牛車在鎮子和村裡來回奔波,人多時一天能賺個10來文,人少了也就一兩文,還不夠牛吃的呢。
李陽等唐林背好後,和錢氏說了一聲,就帶唐林和唐木走了,後麵還帶了條小尾巴——李學,他看到表哥那麼快就要走,就硬說要送送表哥,李陽拿他沒辦法,就隻能一起帶上了。
跟著爹爹和表哥一起走,李學的心情好多了,一路上嘰嘰喳喳的,要不是唐林看他虎頭虎腦長得可愛的份兒上,他怕是要打人了。
不過,很快,他就想出了一個主意,教李學念《三字經》,剛開始李學還興致勃勃,可後麵就有點兒焉了,可爹爹還在一旁督促著,就連鬨脾氣都沒用。
唐木看到這情況,就想起自己被二弟逼著背書的情形,心下有點戚戚然。
很快,小河村到了,唐林剛走進家,就看到家裡所有人都圍在火炕邊,想碰又不敢碰,還是四弟唐寶按捺不住把手放在了炕上,感受到炕上的溫度,興奮地大叫:“好舒服哦,奶奶,娘,你們也來啊!”
王麗娘擔心地看著自己的兒子,對婆婆說:“娘,這個不會塌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