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續二(1 / 2)

唐殘 貓疲 6115 字 2024-04-17

“自從冬天以來,就再沒有凍死過人麼。。”

楊師古有些驚訝的反問道:隻覺得有些匪夷所思,然後又變成了某種不以為然的隱隱心情來。

因為就算是他早年在義軍當中的時候,也親眼看見過相應的情形;事實上在這種驟寒驟暖的天氣下,就連目前黃王直領的麾下,也是不免各種凍傷、凍亡的例子;更彆說治下的百姓了,能夠少死上些人就也就是萬幸了。

因此,在他看來這不過是為了太平軍的麵子上好看,進而稍加誇大之言而已;不過他好歹也是曆經人事沉浮的城府,斷然不會與之較真或是盤根問底的。

“千真萬確的事情。。荊州彆的地方好不好說。。”

陪同的教導隊小隊長柴二娃,卻是毫不猶豫的應道:

“但在本軍的編管之下,卻是沒有了這種事情了。。若是楊先生有所存疑的話,而管頭也格外交代了;這些新舊屯莊和編管地,儘管先生去看去問好了。。歡迎先生指正個中不足之處。。”

“這。。。”

聽到這句話,楊師古卻是有些感動又有些傷心,卻是如三伏天飲冰一般的冷暖自知。然後他又起了某種執拗和格外在意的探究之心,想要知道究竟是什麼讓這虛和尚如此托大和自信,而不是出自部下的虛誇。

“那就讓我們隨便指一處較早的所在好了。。”

半天之後,楊師古就輕騎簡行的來到一處點名出來的工地之外;自從重新收複江陵城之後,在這裡已經陸陸續續進行了好幾個月的工程項目;目前已經推行到了第三期的部分了。

看起來就是按步就幫的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而依舊熱火朝天忙碌紛紛的日常景象。楊師古也沒有打算叫過當地的負責人來報告和表功些什麼,而是借助柴二娃所提供的身份便利,專門探訪了其中幾個並不起眼的地方。

畢竟,相比冬天才變得比較乾燥涼爽的廣府之地,在這江陵大雪紛紛的冬日裡,組織勞役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若是沒有足夠的保暖和飲食供給保障,隻怕是要大片大片的死人下場。

然而,他在被熏燎的發黃的火廚棚子,見到的是爐火上細細翻滾的粥湯和烤得焦黃的瓜薯,雖然不至於濃稠的能立起筷子,但也不至於清冽如水而掛得住勺子;用力攪拌起來也是穀物多過雜菜的成色。

而在穴地立板泥土填隙的統一式樣成排大窩棚當中,他至少見到了厚實的草墊和毛氈鋪蓋,還有用來過夜取暖燒水的煤爐和擺放整齊的個人飲食、洗漱器具;

雖然其中不免空氣稍顯汙濁而汗臭異味橫生,但是居然沒有多少汙穢存留的痕跡,看起來都被定期清理和收拾過了一般似得。

最後,就連那些隻能乾些雜活的老弱病殘,看起來也是乾瘦有餘卻沒有多少虛弱和疲憊的氣勢色;身上披著的破毛氈雖然醃臟,卻也還算包裹嚴實。如果就連他們的供給都能顧及到的話,那這個大冷的冬天還真不容易會死人了。

至於在外頭的山坡上,所見到那十幾個因為意外身死的堆土和泛黃發黑的木牌,楊師古也實在沒有臉再繼續為此讓人掘地三尺的較真下去了。

回頭的路上,柴二娃繼續為他介紹後續道。

“領軍他老人家說過了,下一步打算逐漸取消地方上的徭役征派,而按照戶等和遠近折現成相應的代役錢呢。。”

“什麼。。竟有此事。。”

楊師古不由大為驚訝了一下。身為寒門出身的前讀書人,他也是親眼看見過那些胥吏們,是如何用分派徭役的機會,將一個個還算是殷實或是小富的家門,給折騰至家破人亡而吃得滿口膏血的事例。

這或許件於民休養生息的大好事,但是楊師古卻又想起了另一件事情來,而不由疑問道:

“那日後的工役諸事又當如何辦理呢。。”

他並非是那種好高騖遠而隻為一時之利所輕易打動的人;很快就想到了這太平軍的治下與義軍本陣那邊的明顯差彆。相比走到哪裡一路就食到哪裡,對於治下隻有粗放管製的大多數義軍部伍,太平軍所部謀求的目標無疑要高遠的多;但由此對於治下各種農田水利、河橋道路上修造和營治的要求,也是非同一般的。

然後他又搖了搖頭,自覺得自己有些過於投入這個問題,而不免要觸及到對方的忌諱所在了;剛想開口有所彌補,就見柴二娃不暇思索應道:

“當然是讓更專業的隊伍,來做這些專業領域的事情嘍。。若是人手嚴重不夠的話,最多在農閒時有償募集些丁壯來補足好了;總比差使那些沒吃過幾天飽飯,也不知道紀律和次序為何物的鄉民,更省心省事的多啊。。”

“。。。。”

這一刻,楊師古簡直有些無言以對,

“依照管頭教導過我等的話說,這涉及到性價比和最終成效的結果。。”

柴二娃卻在繼續給他解釋道。。

“直接供養和鍛煉出幾支相對精乾而專業多能的工程營造隊伍;在具體的耗費投入上,其實還比不過過去征派徭役那種盲目粗放的一把抓,而將無數缺少技術和經驗的民壯,強行趕出家門而自備飲食、器具、驅使奔波於道途、工地之間,所造成的巨大人力勞糜和戶口損失。”

“更不用說由此在潛在的人心向背和耽誤地方農事、個人家庭生計方麵,所帶來的長遠負麵影響和波折啊。。總而言之繼續沿用舊有的徭役之法,就是得不償失的惡政和積弊使然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