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這些半死不活的俘虜,
“來自許州的忠武軍?。。竟然是他們。。”
周淮安突然覺得這個名字很有些耳熟,然後就像是電光火石一般的檢索到了數據庫裡,很早以前留下來的某個記憶片段。
“這還真是義軍冤家路窄的老朋友了啊。。”
要說安史之亂後,天下軍鎮就像是雨後春筍一般的越冒越多出來,但是由此與朝廷關係也是千差萬彆,而按照親疏遠近的三六九等;
其中既有從安史叛軍殘部轉變過來,天生反骨而長期事實割據世襲的河朔三鎮為代表,諸如易定、魏博、鎮冀、範陽、滄景、淮西、淄青的自立時間不等的方鎮。
也有為了對抗和壓製、征討這些時叛時順的割據勢力,而在中原彆設的宣武、忠武、武寧、河陽、義成、昭義、河東、陝虢、山南東、河中、金商等防厄型藩鎮。
還有從傳統邊軍係統沿襲下來具有備邊和戍防性質的軍鎮,分西北疆與西南疆兩部分。西北疆有:鳳翔、邠寧、鄜坊、涇原、振武、天德、銀夏、靈武。西南疆有:山南西、西川、東川、黔中、桂管、容管、邕管、安南、嶺南。
最後才是橫跨“吳越荊楚”之地,而轄有東南八道四十九州的財賦專供型藩鎮,如浙東、浙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嶽、福建、湖南、荊南等。這也是周淮安目前所要麵對的主要對手,嚴格說是屬於藩鎮中戰鬥力相當墊底的弱雞序列。
而在其間興勃演變的各路鎮軍戰鬥力,素來以中原腹地河南、淮西的陳、許、徐、蔡最為知名。但是相比徐卒的凶悖好亂和蔡卒的天生反骨,陳許節度自建鎮以來,一向政治合格軍事過硬,為朝廷所倚重,平定內亂、發兵戍邊往往少不了忠武軍的身影。
比如元和攻打淮西、長慶用兵河北、會昌討伐澤潞等多次戰役中,忠武軍都擔當攻堅戰主力,有“忠武軍素號精勇”、“天下銳卒”的美譽。
作為功在朝廷的標識和恩賞,前代天子還特許忠武兵用黃巾(天家專用的禁色)裹頭,故有“黃頭軍”之稱,在其出兵戍守的西川、安南等邊地打出了赫赫威名。
從另一方麵說他們也是義軍所熟悉的老對手了。早期王仙芝、黃巢的農民起義軍遭遇的大敗和挫折,幾乎都有小半數是落在忠武軍的手中;而將王仙芝趕儘殺絕逼進死路的黃梅之戰,也是招討副使兼武衛大將軍張自勉,帶領麾下的四千忠武軍給打出來的。
後來更因為拱衛避禍西川的唐僖宗還都之功,而以忠武八都的名義各自成為一地藩鎮,其中八都將之一的王建,就是由此獲得的統一三川機會,而最終成為五代前蜀的創始人。
可是忠武軍這個北地大招牌和強勢IP、朝廷的雙花紅棍頭號打手,一向都在北地活躍而基本沒有來到長江以南的曆史記錄;難道是因為自己帶來的變化及其連鎖反應麼;這簡直就像是在遊戲初期,一不小心就打到了遊戲中後期決勝的大BOSS級怪物啊。
不過,好在聚合在一起的忠武軍固然是難纏和耐戰得很;但是不知道因為什麼緣故四下分散在城中,而被數路突進逐一分割包圍起來的忠武軍,就是某種意義上在案板上蹦躂時間更長一些的活食材了。
而根據審問俘虜的身份來曆,眼看著就連未來將要大有作為的忠武八都將,都已然折了一個晉暉在這裡了。這不由讓周淮安既是慶幸又是僥幸,擁有較高組織度和訓練度的成熟軍隊建製,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真正底氣所在啊。
這時候,前方派去捕俘的馮四依舊還沒有回來;周淮安剛剛準備調整有所部署。但是在內城方向卻是再度爆發出巨大的喧囂聲,隨即又變成四下裡愈演愈烈的嘈雜聲來。他不由驚疑不定起來,難道是城中有新的變數或說是忠武軍圈裡發動了反攻了麼。
然後又過了好一會,如臨大敵而高度戒備起來的周淮安,才從滿身煙塵帶著俘獲歸來的馮四口中,大致明白方才發生了什麼事情。
居然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戰鬥和推進之後,嶽陽城中的士民百姓突然紛紛走出家門來,而開始投入到積極協助義軍圍攻和清繳那些,盤踞在城中各處街坊裡負隅頑抗的官軍。
這又是什麼鬼畫風啊,在明白了對手是忠武軍之後,周淮安都已然做好打一場全城接敵的慘烈巷戰,甚至是在事情有所不諧就暫且放棄部分次要區域,而收縮人馬退到城牆附近重整和補充之後,再做一番拉鋸對抗下去的長期打算。
怎麼風向就突然一邊倒到了義軍這邊了,難道不改像是潭州城裡的士民百姓一般的,最少也是保持冷漠和敬而遠之的無奈中立麼。
。。。。。。。
又過了小半天之後,眼見得日頭漸漸西墜。
嶽陽樓上,還是同樣的那些人,但是氛圍與場景都義軍不一樣了。因為隨著忠武軍未收到額官軍潰滅當中,嶽陽城中已經換了新主宰者了。
而專門前來此處,帶著若乾扈從拾階而上的周淮安,也沒有心思去理會聚宴在這裡的諸多人等,形形色色的眼光和各異表情;而是將注意力全部放在了主樓一層大堂裡,諸多漆彩雕花的壁板及其題刻上了。因為那些壁板上赫然攜刻著本朝曆代以來的名人佳作:
有杜甫的《登嶽陽樓》,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嶽陽樓》《留彆賈舍人至二首》、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韓愈《嶽陽樓彆竇司直》、元稹《嶽陽樓》、李商隱《嶽陽樓》、劉禹錫《洞庭秋月行》、呂溫《嶽陽懷古》。。。
而最近的一首是當代都官郎中,鷓鴣學士鄭穀留下《贈彆》。當然更多還是被空出來的壁板,顯然是再沒有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的題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