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人,潘大人,話灑家問完了,現回去複命了,兩位先候著。”說完,一溜煙就往東華門裡跑,幾個小黃門也是忙不迭地也跟著跑。在不遠處,幾個微官小吏也拔腿就跑,奔回各處報信去了。
過了一個時辰,一夥百餘位穿著綠袍的進士們,在幾位庶吉士的帶領下,雄赳赳氣昂昂地從東安門走了進來,最前麵的是榜眼李桂芳、探花沈自省,中間還有徐文禎、夏莫言、顧仝、虞文彬、盧介瞻等人。
這夥人在諸多人的關注下,徑直走到東華門前。劉玄轉頭問道:“諸位同科,為何而來?”
李桂芬率先出來,揚聲道:“劉兄仗節死義,為何落下我等?”
“此事乾係重大,劉某不敢強人所難。”劉玄長施一禮道。
“我等知你好心,隻是此事事關我等士人氣節,豈能避退之。”李桂芳氣勢軒昂地說道,然後也摘下鼓槌,咚咚地敲響起來。
過了一會,翁德海氣喘籲籲地跑了過來,看到李桂芳及其身後百餘位進士,臉上閃過一道喜色,隨即正色道:“諸位大人,為何擂鼓?”
“我等有奏章叩闕上奏!”李桂芳大聲道,然後大聲念道:“臣等奏為附議請移太上皇皇太後居外禁以安內外折。”
等他念完奏折內容,身後的近百位進士齊聲道:“臣等附議!臣等與劉、潘二位同請,請聖上、太上皇納諫!”
李桂芳將奏折遞給翁德海後,率先跪在地上。東華門前跪了一片的進士,煞是壯觀!國朝立朝六十幾年,從未有過。
就在此時,明國維、李公亮等人,領著數百位國子監貢生,沿著大街,浩浩蕩蕩地向東安門走去,一路上招搖過市,極吸人眼目。到了東安門,他們沒有官身腰牌,是進不去的,便就在東安門前齊聲高呼道:“我等同劉、潘及諸位進士所請,諫請太上皇、皇太後移居外禁,請聖上、太上皇納諫!”
三省各司、都察院、翰林院、國史館、武備院等衙門,眾多聞到風聲的官吏們蠢蠢欲動,手快地匆匆寫下奏折,火急火燎地往東華門和東安門奔去,這事必須要趕早,晚了就芸芸眾生,沒人記住你了。你去了可能沒人會記住,但沒去絕對會有人記住。既然都得去,那還不如趕個早,稍微留個印象也行。
榮國府榮禧堂花廳裡,正有一桌酒宴開席,坐在上席的是賈母,左下首是王夫人和薛姨媽,右下首是邢夫人和璉二嫂,還有幾位有臉麵的管事媳婦。
自從元春被封莊嬪後,各路來祝賀的人絡繹不絕,王夫人被當活菩薩哄,赤手可熱。過了那兩日最盛的風頭,下麵的人繼續想著法哄她開心,編著各種借口,三天一小席,五天一大宴。於是,王夫人開了心,下麵的人也撈了好處,皆大歡喜。
聽到傳進來的消息,王夫人不由臉色一正,自有一番威儀,鼻子哼了一聲,對著坐在她下首的薛姨媽道:“劉家四郎這是怎麼的了?鬼迷心竅了嗎?天家的事,也是他能摻和的?真是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姨太太,他是你晚輩,可要好好教著他,可彆給你們家,還有我們賈家招禍!”
薛姨媽一臉尷尬,正不知該如何答複時,隻聽到一聲巨響,大吃一驚的眾人轉過頭去,原來是賈母發火拍了桌子。
“還明哥兒鬼迷心竅,我看是你鬼迷了心竅!過了幾天富貴日子,都不知道姓什麼了!天家的事摻和不得,那朝堂上的事,你個婦道人家就敢指三道四了?你這沒遮沒攔的胡說八道什麼?東華門裡都沒傳出什麼話來,你倒開口發話,編排起明哥兒和他的同科們了?你是嫌元春姐兒在宮裡溫良克慎,沒招惹人,想給她添事是嗎?還是嫌我賈府得罪的人太少,要自絕於士林?去,把二老爺叫來,我知道,他這幾日一直告病在家呢。叫他把這亂嚼舌根子的婦人帶回去,再敢胡說八道給我們賈府招禍,那就一紙離合書打發她回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