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舊傷(2 / 2)

崔大人將杯中酒飲儘,不再談論正事,開始說起兩家族裡的小輩。

自大寧建立以來,官職也發生變動,大靖還在時設有內閣,天子近衛。實權最大的非首輔莫屬。元樂帝為了製衡,內閣三人中,兩人皆出身平民,隻有一個名額是給世家。

然而元樂帝終究小瞧了世家的力量,在未來閣老人選上,世家早就有所行動,前期對其暗中幫助扶持,世家有資源且從不吝嗇,所以當這些世家扶持的人選裡有一個人入內閣,世家都血賺。

元樂帝還以為底下臣子互相對抗,卻不知臣子們才是一條心。

所以顧澈後來廢除內閣,拔升六部地位。

大靖時,六部尚書為二品。大寧的六部尚書皆為正一品,六部尚書的權力也更大。

如今吏部由沈寅管控,任吏部尚書,柏玉靜為吏部侍郎。顧朗是親王,但領了兵部侍郎的差事。

而戶部則是交給了孫遜,文大郎為副手。

剩下的禮部,工部名額被謝家等世家搶去。刑部由青陽塵和其他官員管控。

桓瑾混進了禮部。桓家原也是世家,可惜桓家勢微,這一代隻看桓瑾如何了。

而謝大人任禮部尚書,崔大人任工部尚書。

不論是朔應帝還是現在的女帝,他們都有意提拔平民出身的讀書人。

這些讀書人數量太多,帝王又有意提拔,這樣的情況下世家去收買人心,花費巨大,就算是世家也撐不住。

更彆說一旦走漏風聲,他們的家族也到頭了。

總結一下就是風險高,回報小,世家不乾了。於是他們就更加關注自家族裡的後輩。

從前他們靠著壟斷資源,不動聲色除掉大部分平民學子,現在也行不通。

謝尚書一想到朔應帝曾經力排眾議,強行命各地修建大型圖書館就心梗。

活字印刷將書籍大量造出,更氣人的是,顧澈命人將繁體古字全換成更容易學的簡體,大部分書籍還附有注釋。

平民和官家子弟在教育資源上的巨大差距迅速被縮短。這但凡還在元樂時期,他們早就鬨起來了…

罷了,時移世易。

謝尚書安慰自己,沒有名師教導,那些平民還是差一截。

想到往事,謝尚書心中苦悶,也多喝了幾杯,最後兩位大人是被下人扶著離開。

崔大人被扶上馬車,隨從擔憂不已:“老爺,您還好嗎?”

崔大人擺擺手:“回府罷。”

他靠著車壁,眼裡哪有半分醉意。

此次女帝罷朝事件實在可疑,偏偏姓謝的老匹夫滴水不漏。

崔尚書曾經也懷疑過,朔應帝或許不在京中,但洪言官等人親自去了寢宮,還跟朔應帝對話。

崔尚書還懷疑過,女帝罷朝的這些日子是否也離京了。可他沒有證據。

再者,女帝離京又能去哪兒。

崔尚書感覺腦子一團亂,最後想的頭都脹疼了,他隻能停下。

同崔尚書一樣生疑雲的人不少,可基本都想不出結果,也就不了了之。

而不多時,天臨軍攻打沿海一帶的消息傳回京城,眾人才恍然顧朗怎麼把郭華和鄧顯兒調去興城。

幾名年長者若有所思的打量他,顧朗有些不自在。這事他就是背個名。真正厲害的是他皇嬸嬸呢。

如葉音所料,大寧終究慢了一步,天臨軍占了先機搶下了東州及附近縣村。不過後續天臨軍就沒那麼好運道了。

大寧攻防雙修,天臨軍拿其沒辦法,雙方暫時達成短暫和平。

同一時間,顧澈偷偷回京。他前腳剛到,後腳顧朗就來了。

“皇叔。”

他要來擁抱顧澈,卻被葉音攔住:“你皇叔左臂受了傷,你彆碰。”

哪怕早有預料,但真的聽到葉音說出來,顧朗仍然驚訝和心疼。

顧澈寬慰他:“現在無礙了。”

叔侄倆說了一會兒話,葉音就找了個借口把顧朗支走。

她命人準備熱水,伺候顧澈沐浴。

衣裳褪下,葉音揭開顧澈左臂的紗布,傷口已經結痂了,但因為傷口太長太深,等痂掉恐怕還要好一段時間。

葉音心疼他,等顧澈衝洗後,給他傷處摸上藥膏。葉音的指肚溫熱,顧澈側了側身:“彆看了,不好看。”

葉音笑道:“怕我被嚇到?”

她在軍營裡什麼樣的傷沒見過。甚至她的背上和腿部都還有好幾條傷疤。

或許是觸景而發,葉音靠在顧澈的背上,緩緩訴說著軍營裡的事。

以前她沒跟顧澈說,是因為這些事在軍營就像普通人吃飯喝水一樣尋常。

誰會把自己的日常拿出來說。

顧澈認真聽著,恰到好處的附和幾句,引的葉音多說了些,最後葉音說到自己身上。

“……我左邊小腿也有一塊巴掌長的疤,當時被北狄的彎刀直接旋下來一塊肉。”

“還是軍醫醫術高明,直接拿針線給我縫上了,對了,我記得用的羊腸線。”

顧澈:“縫合的時候疼嗎?”

“還好。”葉音笑了笑:“軍醫給我用了麻沸散。”

顧澈垂首,有什麼一閃而過。葉音生出疑竇,立刻繞過去看顧澈,才發現對方眼眶血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