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村的日子還能過得去,其他村子的日子卻不定好過,這有些人和五福村的村民有親戚關係,就想上門求救。
劉有德請的人是防著流民,也不能攔著村裡人的親戚登門,他隻做不知這事。
陳家有他在就有主心骨,家裡的吃食也不缺,天天還是白麵饅頭,上好的大米飯,肉菜更不缺。這樣好的夥食在平時都惹人眼,更彆提荒年,陳母也不敢把做飯的事交給外人。她每天帶著羅秀娘在廚房,連陳枝要進廚房都被她趕出去。
陳母心裡嫁出去的女兒也是外人,廚房裡有多少好東西也不能讓女兒知道。她把著廚房,家裡僅剩的兩個下人老牛頭和青風平時住在前院偏房,吃飯不在一起又不進後院,吃著不一樣的吃食也不知道陳家此時有多好。
陳枝在娘家吃得好又不用乾什麼活,不過短短數日倒是養起幾分肉,兩個孩子更是大變樣。劉有德看不得孩子吃苦受罪,陳越有的東西也會給倆個外甥女準備一份,倒是讓孩子吃味不已。
陳枝在娘家再好也憂心家裡的男人,偏偏娘家人都攔著她回家,劉有德更是直接拒絕她借糧回家。他不是冷血,而是杜家不是一個小家庭,杜家一大家子有十幾口人,這糧食借出去外甥女又吃不到多少,他費力還不討好,這樣的傻事可不會做。
陳母也罵陳枝不懂事,沒生兒子又如何,杜家又不缺孫子,他們夫妻還可以繼續生,等實在生不出來再過繼也行,明明靠著有本事的弟弟,偏偏把日子過得比黃連還苦。
陳枝被罵得不敢出聲,自比之後倒也不敢提回杜家的事。
杜仲在家也掂記著妻女,可父母不讓他接人,還說家裡糧食不夠,接回來也是受苦,孩子在外家還能跟著舉人老爺享福。
杜母說這話時,家裡其他幾個孩子都是一臉羨慕的望著杜仲,家裡最小的孩子還天真的問他缺不缺兒子,他願意給他當兒子。
這話孩子說過就忘,杜仲也直接拒絕,可家裡的女人卻看中杜仲有個舉人小舅子,不說主動提過繼的事,話裡話外也是教自家孩子親近杜仲。
陳枝不知道在杜家發生的事,劉有德怕她多想,給她找了點事情做。他拿出布料讓她幫爹娘縫製冬衣,他怕大旱過後又是極度寒冷的天氣,所以提前做準備。
家裡的布料多,陳母也沒攔著兒子孝順的想法,不過她也提出來給家裡孩子多做幾身衣服。陳母說是給家裡孩子做衣服,可陳越不缺衣服,還是心疼倆個外孫女。
劉有德沒意見,羅秀娘也不是眼皮子淺的人,家裡條件好,大姑姐也不是那種討厭的人,給外甥做兩身衣服,她也不會冒頭反對。
杜荷和杜蓮穿上新衣服後抱著陳母歡喜的不行,倆個小丫頭都恨不得一直住在陳家不回去,不過有陳枝在,她們也隻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