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一會兒,等孩子吃飽了,郭卉把孩子交還到段德家的手中,回到了自己房間。
這樣來回一折騰,瞌睡蟲也沒了,郭卉隻得百無聊賴地坐在房間中發起呆來。
沒有可以打發時間的事情,郭卉索性把英子找來嘮嗑,因為不知道於氏什麼時候又要叫自己,並不敢離開房間。
英子平時要負責家中的灑掃還有洗衣等一些瑣事,但因為人口不多房子不大,事情做起來倒也不費事,上午便都解決了,下午她也不過是拿了繡活在做,郭卉能陪她說說話她也樂意得很。
二人絮絮叨叨間倒知道了一些關於英子的事。英子是五年前章盛庭和於氏成親之後才買進來的,也不外乎是家中孩子多日子過不下去,才把當時十歲的英子賣來做了丫鬟。英子和趙有丁是本家,原名趙英英,於氏嫌英英讀著繞口便給她改成了英子。
如今他們所在的這個時空,這個國號為景的朝代,女子一般十七八歲嫁人,男子一般二十歲左右娶妻,倒比郭卉記憶中的古代要來得晚一些,像郭卉和於氏都是十八歲的時候嫁人的。
說到嫁人,郭卉想起了自己在這個時空的“娘家人”。
她並不是浦縣本地人,而是離浦縣有兩百多裡外的永寧縣的人。與其說是嫁給趙有丁,還不如說是她是被家人賣給趙有丁的。趙有丁是個走街串巷的貨郎,因為總能有一些和彆人不同的新奇玩意,因此生意倒不算太差。然而也隻能養活自己罷了,加上他一隻腳是跛的,就有些姑娘家不大看得上他,不嫌棄他的,他反倒又挑三揀四起來,因此終身大事就一直耽擱了下來,轉眼就快到而立之年了。那一次他到永寧縣去進一樣他賣得最好的胭脂,經過郭卉家所在的村子。趙有丁走得口渴,便到路邊的郭家上門去討口水喝,農村人沒那麼多講究,正是郭卉給他端了水來。結果趙有丁居然一下子就對郭卉看上了眼,又見這姑娘在家裡似乎過得並不順遂,一時倒起了英雄救美的心思,委婉向郭卉的父母親打聽起了郭卉的境況,言語裡透出幾分求娶的意思。
郭卉家中有六個孩子,上頭有兩個姐姐兩個哥哥,往後頭還有一個弟弟,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家裡的房子在前些時候被大雨衝塌了一大半,郭卉的四哥又要娶親,郭老爹正愁得團團轉。見趙有丁這個外鄉人竟然對自己的女兒有意思,郭老爹靈光一閃,索性壯了膽開口和趙有丁要五兩銀子,就能讓郭卉立刻跟他走。趙有丁當時眼裡隻有郭卉,懷裡正好又有一筆銀子,想了想便狠狠心答應了郭老爹,出了五兩銀子權當彩禮。得了銀子的郭老爹哪裡管女兒的死活,倒是少了一個吃飯的賠錢貨,當下就認下了趙有丁這個女婿。可憐的郭卉在家中哪裡有說話的份,隻得一邊哭著一邊拜彆了爹娘跟趙有丁上了路,回到浦縣。好在趙有丁雖然年紀大了些容貌也不如意,但對她好,家中雖然也窮,然而隻有他們兩個過活,自然要比在永寧縣的家中好太多,郭卉心中倒高興起來,日子過得也和美,過了些日子便懷上了孩子,十月懷胎生下了一個女兒,誰知道女兒生下沒兩天便夭折了,受不了打擊的郭卉也病倒了。接下來,應該就是原來的郭卉病逝了而現在的郭卉重生了。
回想往事不由得欷歔,郭卉搖了搖頭,讓自己從過去的記憶裡回過神來,卻聽英子又說起了於氏和章盛庭的事。
原來於氏就是鎮子上的人,家裡開了一家米行,日子倒比尋常的百姓要富裕一些,除了於氏,還有一個比於氏小兩歲的弟弟,兩人都是被家中當做千金和少爺一樣養著的。因此丁家對於氏的婚事極其慎重,挑來挑去最後相中了章盛庭。章盛庭雖然老家在浦縣鄉下,然而他有舉人的功名在身,又在縣學裡頭教書,很是體麵,年紀也般配,正是於家眼中做女婿的不二人選。托了媒人兩下一接洽,雙方父母倒都是滿意的,於氏偷偷見過章盛庭,隻看了英俊的章盛庭一眼便羞紅了臉,問她什麼也不說,於父於母自然明白了女兒的心思。章盛庭也看過了於氏的畫像,於氏生得柔弱秀美,本來就對容貌沒什麼要求的他當然沒什麼意見。這樁親事也就這樣成了。
郭卉聽英子說章盛庭老家在鄉下,想到氣度不凡的章盛庭,不由得有些好奇,居然是農村出身的?
英子顯然已經對章家的情況了如指掌,當下娓娓道來。章盛庭還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妹妹,父母親都健在,上麵還有一個奶奶,另外還有一個叔父,一大家子都生活在浦縣鄉下的攀井村。此外章盛庭還有一個姑姑,嫁到了數百裡之外的曆州。章家雖然在農村務農,然而據說祖上也是書香世家,老家還是京城裡的,章老太爺當初是隨著一個大官從京城來到浦縣,後來定居在這裡的。因此章盛庭的爹小時候還過了好些年的好日子,後來那個大官又回京城去了,章老太爺卻沒能跟著回去,後來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家道便中落了,不多久章老太爺過世了,扔下老太太他們母子三人。好在老太太是個要強的人,又能乾,一個婦道人家居然將三個孩子都拉扯大了,日子雖然不及從前卻也過得紅紅火火,到了章盛庭這一輩,還培養出了章盛庭這樣一個考取了功名的讀書人,可謂是他們村裡的頭一份了。
郭卉聽著英子的講述,眼前仿佛浮現了一個精明能乾的老太太的形象來,心裡對這個素未謀麵的章家老太太不禁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