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零章 聖旨下達(2 / 2)

散朝之後,劉表將蔡瑁、蒯良留了下來。

“聖上,此番晉侯所圖者,乃是長安也,長安乃是大漢昔日的都城,關中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若是任由晉侯這般坐大,荊州危矣。”蒯良道。

劉表道:“可歎諸侯鼠目寸光,不聽從朝廷號令。”

“當初聖上聯合諸侯欲要討伐並州之事,定然為晉侯所知,當早作打算。”蔡瑁道,這次晉陽商會,他亦是派遣家族之人前往,暗中向晉侯示好,自然是將所有的過錯推脫到了蒯家的身上,令蔡瑁放心的是呂布仍舊對劉琮成為太子持支持的態度。

“即便是晉侯知曉又能如何,此事朝廷並沒有下旨。”蒯良道。

蔡瑁眉頭微皺,當初之所以聯合起來說服劉表,就是因為聽信了蒯良的說辭。

“兩位愛卿莫要爭論了,晉侯既然想要鏟除長安的餘孽,就由他去吧。”劉表道。

“聖上,小皇子雖然年幼,卻是極為聰穎,臣懇請聖上儘快下旨,商定太子之位,太子乃是國之儲君,隻有定了太子之位,才能讓朝廷的臣子更加的用心。”蔡瑁道。

劉表豈會不明白蔡瑁話語中的意思,搖頭道:“此事容後再議吧。”

蔡家的強大,讓劉表有一種不安的感覺,若是讓劉琮成為太子的話,蔡家的實力定然更加強大,一旦劉琮成為皇帝之後,朝中大權亦是會為蔡家把持,這是劉表所不願看到的,他在荊州的時候,就極力平衡世家之間的實力,不想這種平衡被蔡家的崛起大破。

一旦朝廷是一家之言的話,那麼荊州就更加危險了,劉表雖然老邁,這點道理還是懂得的,不過他中意的太子人選亦是劉琮,在這之前,他要逐步將蔡家的實力削弱,而劉備的到來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劉備是漢室宗親,心懷漢室,若是能夠得到劉備的效忠的話,則劉琮成為皇帝之後,就有了可以依仗的力量,不用受製於蔡家。

外戚一旦強大的話,對於朝廷而言絕非好事,縱觀大漢的以往就能得知。

在智謀上,蔡瑁比之蒯良差了不知多少,稍加深思,蒯良便明白了劉表的用意,劉表成為皇帝之後,蔡家崛起的速度太快了,穩穩的壓製住蒯家,幸虧的是蒯家的底蘊比較深厚,不然早就為蔡家蠶食。

次日,劉表當朝下旨,令呂布統領並州兵馬攻打長安,掃平逆賊,至於說在糧草和輜重上的支援則是沒有,誰讓荊州本身的情況就有些堪憂,現在朝廷能夠做的隻有聲援。

並州,攻打長安的謀劃已經到了最後階段,長安周邊的地形圖亦是躍然紙上,早在攻打河東之時,呂布就有奪占長安的念頭,隻是這個計劃在冀州軍進攻河內的時候,隻能滯後,而後又有幽州的戰事,不過對於長安呂布是勢在必得,河東亦是長安的屏障,有著箕關之固,再加上關中的富庶,隻需數年,就能讓並州的實力提升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