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零章 顧雍(2 / 2)

良久,呂布的眼前一亮,從壺關到河內的道路,若是有百姓的參與,修建的恐怕會更快,而並州隻需要提供飯菜,想必百姓都會參與其中,收納百姓、憐憫百姓是一回事,卻是不能讓一些人在壺關外混吃等死。

有了這個思路之後,呂布的心思頓時活泛起來,壺關也可以讓百姓修建一下,也可以告知並州的商人,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可以優先挑選難民,如此一來,必定能夠極大的緩解難民給並州帶來的壓力,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讓難民用自己的雙手解決生存問題。

“主公,蔡大人來了。”典韋並沒有阻攔蔡邕,而是先行一步前往通報。

“恩師來了,本侯這就去迎接。”呂布急忙道。

“奉先回到城內,也不去看看老夫了,若不是城內傳的沸沸揚揚,老夫還不知奉先所做之事呢。”

蔡邕雖然責怪,呂布卻是在他的語氣中感受到了讚賞,急忙拱手道:“非是弟子不告知恩師,而是恩師年事已高,當安享晚年。”

蔡邕冷哼道:“真當為師是隻知道治學的儒生?壺關外的難民如此多,難道不是諸侯所為,可笑這些人平時以仁義自居,到了關鍵的時刻,卻是將百姓趕到並州。”

“恩師,兗州、豫州、徐州、司隸遭遇蝗災、大旱,百姓也是走投無路才前往並州,再說並州的百姓亦是不多,恩師無需掛懷。”呂布寬慰道。

“什麼百姓走投無路,若是他們肯收留百姓,何至如此,可歎許多百姓餓死途中,此事老夫定會親自執筆,讓天下人看個明白,這件事亦會編入漢書之中,哼。”蔡邕越說越怒。

典韋沒有感覺到什麼,一旁的賈詡、郭嘉等人卻是目光炯炯的盯著蔡邕,這等功勞若是能夠編入史冊內,可是名傳後世的大好時機啊。

似乎是察覺出賈詡等人的心思,蔡邕道:“諸位助奉先,安撫百姓的義舉,老夫自會寫入漢書之中。”

賈詡、郭嘉等人急忙起身道謝。

“多謝恩師。”呂布拱手道。

“一時憤怒,差點忘了正事,元歎呢,還不快進來。”蔡邕大喊道。

呂布打量著從門外走進來的中年男子。

“奉先,這位算是你的師兄。”蔡邕笑道,顧雍可是他的得意弟子,滿腹才華,極得蔡邕賞識,晉陽學堂負責招賢館的文人考核之事,蔡邕也恰巧見到了顧雍的名字,自然是一番訓斥,不過顧雍能夠從江東不遠而來,他亦是極為開心,顧雍才思敏捷,心靜專一,藝業日進,深受蔡邕喜愛,乃是蔡邕的得意弟子,弱冠之時,即出任合肥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