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董卓要跑路(2 / 2)

“奉先知道此人?”李肅疑問道,若不是一次和賈詡交談,他也不會知道董卓帳下有這麼一號人物。

“如雷貫耳,偉恭如何看待此人?”呂布顯得有些急不可耐。

“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肅不如也,名士閻忠曾言賈詡有張良陳平之謀,其為人低調,如今在張濟將軍手下做幕僚,並不為人所知。”李肅道。

“偉恭不必自謙。”呂布笑道:“不知可否為我引薦?”

“這恐怕不容易吧?”李肅為難道:“實不相瞞,相國已有回軍雒陽之心,賈文和肯定也會隨軍而回,而奉先在聯軍之中,多有不便。”

“偉恭啊,我仰慕此人已久,請偉恭務必成全啊。”呂布頓時不乾了,打仗才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有了謀士出謀劃策,一場戰鬥勝利的勝算會增加很多,賈詡乃是謀士中的翹楚,若是得到,對於並州軍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這時代,沒有之謀是不行的,讓呂布打仗練兵,他不會腿軟,說到發展地方、治理百姓,就傻眼了。

“好,若是賈先生允許,我會命人告知奉先。”李肅言畢,告辭離去。

雖然李肅表麵上沒有答應,呂布還是看出了他內心的動搖,能在曆史上出現的人物,肯定有過人之處,自己手下正缺少人才,有李肅,也是不錯的。

接連三日的攻關,聯軍雖然損失比較大,董軍也不好受,董卓部下的主力是涼州兵馬,最喜歡的是戰場上的衝鋒而不是守城,之前雒陽城的守軍疏於訓練,投到戰場上作用不是很大,用到守城都有些勉強。

“文優啊,我軍士氣低落,汜水關恐怕是守不住了。”董卓歎道,好不容易取得了如今的成就,沒想到落個如此下場。

“相國不必灰心,雒陽距離涼州遙遠,糧草兵馬運輸不便,不若引兵回雒陽,遷帝於長安,據關而觀天下變,方為上策。”李儒建議道。

實際上他也是看穿了董卓的心思,雒陽雖然說是好地方,在董卓的心中肯定比不上涼州,且諸侯一旦圍住雒陽周邊,離開雒陽更難。

“遷都?朝中大臣會同意?聖上會同意?”董卓疑問道。

李儒微微一笑,他沒想到霸道的嶽父還會考慮朝中大臣和皇帝的想法“近日雒陽街市有童謠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想西頭一個漢,是應了高祖興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是應光武旺於東都雒陽,現在也是傳了一十二帝天運合回,相國遷都於長安,方可無難啊。”

“想必朝中官員定能體會大人的良苦用心。”

董卓聞言大喜“文優之言深得我心,待本相回雒陽之後,立即商討遷都長安之事。”

是夜,董卓引華雄等一乾將領星夜趕回雒陽,商議遷都之事,汜水關內僅留萬餘兵馬,且多是新投靠的南北軍。

連續三日的攻關戰鬥,呂布手下折損的兵馬將近一千人,其餘諸侯也是損失頗大,私底下對袁紹頗有怨言,無他,這袁氏二兄弟除了第一日攻城時出了力之外,其餘時間儘是在耍滑頭,出兵人數少,將士不用命,本來就是袁紹因為袁隗遇害怒而興兵,沒想到自家卻在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