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夏檸也不知道為何竟感到幾分羞澀起來,她微垂著眼簾,但嘴角卻微微上揚著。
“請一對新人行合巹禮。”
宋少欽與夏檸各自端起一個酒杯,勾著對方的手臂淺淺飲下了一口。
合巹,即是成婚的意思。
而巹,則代表著一種瓠瓜,味苦不可食,俗稱苦葫蘆,多用來做瓢,早些時候,夫妻成親當日,會把一個匏瓜剖成兩個瓢,而又以線連成柄。
新郎新娘各拿一瓢飲酒,同飲一巹,象征婚姻將兩人連為一體,夫妻二人從此合為一體,永不分離,同時也寓意著夫妻二人同甘共苦、患難與共之意。
但後來世人開始愈發講究起來,特彆是對於高門大戶的人家來說,用瓢喝酒舉止上就不太美觀,因此就改換成了酒杯,所以,這合巹酒又被叫做交杯酒。
“接下來行合髻之禮。”
這合髻之禮就是在一對新人的發髻上各自剪下一縷發絲,用紅線把倆人的發絲係紮在一起,然後放進一個錦袋之中收起來,象征著兩人白頭偕老、永不分離。
而這錦袋也當做是夫妻間的一個信物,漸漸的也因為這種做法,世人就把原配夫妻叫做結發夫妻。
於是,全福人拿著一把金剪,在倆人發梢處稍稍剪下了一縷發絲,裝進了錦袋裡,如此才算是禮成了。
“來,請咱們新娘子吃子孫餃子。”
這可謂是洞房儀式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了,在古代,成親的前一天,男方要給女方家送去食盒的,裡麵裝有米、麵、肉、點心之類的,娘家人用送來的東西做餃子,再把包好的餃子再帶去男方。
全福人夾著一個沒煮熟的餃子遞到了夏檸的嘴邊,邊喂邊問:“生不生?”
聞言,夏檸的臉頰微微泛起一抹紅,但她也知道這個環節所代表的寓意,她隻好張嘴咬了一口半生不熟的餃子,含糊著回應著。
“生。”
這個問答雖然有些難為情,但習俗講究必須讓新娘自己回答,這就叫討口彩,是盼著新娘能早生孩子的吉兆。
一旁的宋少欽,麵帶微笑的看著新婚妻子吃下了餃子,眉眼間滿是遮不住的溫柔與愛意。
“好了,可以撒帳啦~”
全福人一聲令下,周圍的親友們立馬把備好的喜果撒向新娘懷中,以及新人身後的向合歡床上,甚至撒向洞房的每一個角落。
而所謂的喜果其實就是常見的紅棗、栗子、花生等,利用諧音表示‘早立子’、男孩女孩
‘花搭著生’。
一時間整個新房歡聲笑語,熱鬨不已。
“好了,禮成啦!咱們都出去吧。”全福人高興的揮著手裡的帕子,招呼著圍觀湊熱鬨的婦女孩子們離開。
於是,嗚啦啦的一群人迅速走出了新房,隻留下坐在喜床上的的一對新人。
見屋子終於安靜下來,夏檸不由呼出了一口氣,可算是結束了,這一環接著一環的禮節規矩,還挺累人的。
宋少欽起身叮囑,“媳婦,你先在房裡歇息,我得去村委會大院那邊打一圈,我已經跟丁婆婆說了,等會她會給你送一些熱食過來,你先吃點墊墊肚子,不用拘謹的坐等著,累了歇下便是。”
“好,我知道了,你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