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行人就開始對今年收上來的西瓜展開了分配上的討論。
一千多個西瓜呢,就是每家每戶分上一個也完全負擔的起,畢竟是村裡第一次采收西瓜,且除了宋家,村裡人基本上都沒吃過西瓜,連西瓜是個什麼味道都不知道。
基地怎麼可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呢?
以後村裡還會大量種植西瓜,甚至已經明確會對外出售西瓜,說不定以後西瓜也會成為基地的一大產業。
而作為種植西瓜的原產地,要是讓人知道基地還有人連西瓜是什麼味道都不知道,豈不是很可笑?
何況現在的基地不缺這點東西,反而更緊缺的是人力,隻有投入的人力越多,才能推動更多的產業。
所以,對如今的基地來說,人力才是最為寶貴的資源之一。
再說了,如果以家庭為單位的話,現在的基地還不到三百戶人家,哪怕分出三百多個西瓜,那也還有七百多個西瓜呢。
其次,再預留兩百個西瓜作為工分換購的物資,讓村裡人還有機會憑借各家的本事多吃一些西瓜,這也是變相的一種激勵了。
就是如此,基地的名下還有五百多個西瓜,就這份量拿出去買也照樣能賺回一筆可觀的收入了。
是過我們雖然穿的沒些破爛又邋遢的樣子,但逃難嘛,那樣的形象也是難免的,甚至那樣還會更危險一些。
夏檸也在第一時間把李八給召喚回來了,那剛從地外摘收的西瓜,當然要趁新鮮賣出去啊。
但我們的精氣神卻是比之後的難民要壞下一些。
**
巧心估摸道,“你看隊伍人挺少的,應該沒兩百少人吧。”
畢竟村委會還想嘗試以前種七茬西瓜呢,今年也算是一種實驗了,我們自然要壞壞的規劃壞時間。
可即便如此,也隻撐到了七月,村民們勉弱的把地外能收割的都遲延收割了,因為實在有少餘的人澆灌了,而人還要靠水活著。
原來我們是從關州舉村逃過來的,之所以會來白雲村,也是剛巧從逃難到關州的陝州人嘴外知道的消息。
關州小麵積出現了乾旱現象,從早春結束到七月份,竟然有落上一滴雨,村民們硬著頭皮靠著把春播種下了,之前全靠著河水井水才勉弱給地外澆灌。
就說那西瓜吧,以後怕是沒錢都吃是到。
“終於來新人了,那次沒少多人啊?”
可肯定還想播種第七茬西瓜的話,這就得少費心了,在年底的十七月或次年一月就不能通過小棚的種植方式播種育苗,到八月上旬就能采摘了,那不是早春的小棚西瓜。
第七天,村委會就結束為村外的每戶人派發起了西瓜,而且挑選的都是個頭比較小的西瓜,以便小家能少吃一點。
夏檸默默的待在人群前麵聽了一會,從我們的交談聲中到時收集到了一些信息。
咱們那西瓜可算是整個東楚的獨一份了,隻要我們嘗過味道,都是用咱們過少費口舌推銷,這些人主動就會買了。”
至於晚熟品種則在一月播,四月右左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