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這地瓜的用途很多,一物多用,非常的經濟實在。
等到地瓜成熟的時候,正是夏季天氣最炎熱的階段,而這地瓜可以消暑降火、解酒解毒、美容養顏,煩熱口和的時候就可以吃上一個,就跟那西瓜一樣,是夏季消熱解暑的佳品。
這個大棚裡幾乎一半的空間都用來種植地瓜了,剩下一小半的菜地才種的黃瓜與大小番茄,至於另一個大棚種的就是一些大眾時蔬了。
一個月的時間沉澱,大棚裡的蔬菜都已經長出了株苗,嫩綠綠的一片,長勢很是喜人。
夏檸心情很是愉悅的在兩個大棚裡溜達了一圈,仔細查看了一番大棚裡的蔬菜作物,並沒有發覺什麼問題,讓她心裡很是欣慰又滿意。
由此可以看出,這兩個大棚被他們幾人照料的很好,有用心好好的做事,沒有偷奸耍滑,疏忽職守。
其實想想也能明白,村裡八成都是以種地為主的農家人,他們就靠著地裡的收成過日子,而古代又不像現代,可以有很多種謀生的方式,所以古人在對待種在地裡的農作物都格外的用心與看重,豈敢有糊弄之心?
甚至,他們對莊稼地都是帶著一種虔誠的心理,一株一苗他們都格外的珍惜,完全不敢胡亂種植浪費糧食。
就她在現代的陽台種菜,壓根稱不上種地人,純屬一時興趣愛好罷了,對作物的心態與敬意完全不能跟這些古代種地人相比。
夏檸繼續往宋家大院走,結果在路過附近的紡織作坊時,又被作坊裡的師傅們拉了進去。
“小檸,好久沒見你來作坊了,你進來看看咱們的新作坊怎麼樣啊?”楊芸娘熱情的拉著夏檸的手,帶著她參觀起了全新的紡織作坊。
“確實有段時間沒來了,那我今日得好好瞧瞧了。”夏檸跟著楊芸娘往裡走,如今她跟雲汐是這紡織作坊的負責人,其他幾位手藝師傅則成了小管事,分彆各自帶一組人。
這楊芸娘是文家的二房媳婦,也就是基地財務部部長文彥的妻子,她有一手了得的刺繡手藝,所以,紡織作坊就交由她來主管,宋雲汐也擅於女紅,又是宋家的姑娘,也就擔任作坊的二把手了。
之前的紡織作坊是在搭帳篷裡工作,年後就開始動工為她們率先修建了紡織作坊,現在的作坊麵積很大,也是采用的四合院建築格局。
作坊有一個寬敞大院子,方便各位女師傅晾曬一些布料,左邊是紡織操作間,右邊是刺繡加工坊,正中間的屋子分為前後廳,前廳是接待商議事情的地方,後廳則是女工師傅們休息吃飯的地方。
而在正屋後麵還有一個小後院,這處地方就是專門用來染布的工作區域,旁邊還修建了兩個單間,方便儲放一些物料。
總之,如今的作坊已經華麗升級了,直接一步到位包攬了一件衣裳從最初到成衣的所有工序環節。
也就是說,作坊完全不用再依賴任何一個中間商進貨了,作坊自個就能解決。
“刺繡坊怎麼樣了?”夏檸站在刺繡坊的門外詢問著身邊人,聽著裡麵的聲音貌似正在教學當中,所以她也就沒進去打擾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