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招標大會(2 / 2)

nasa宇航局給項目進度劃出了嚴格時間節點,不管你遇到啥技術障礙或者資金問題,宇航局按節點驗收,按節點付款,一個節點延遲,後麵的活你也不用乾了,立即換公司。

而經曆這些年的發展,米國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的優秀航天企業。

比如spacex、軌道科學、藍色起源、abl空間係統公司等等,這些商業航天公司的項目涉及商業火箭發射、衛星製造、私人空間站、太空旅遊、太空飛機等眾多領域。

說米國是航天大國,並沒有說錯。

畢竟這些公司,隨便哪一家拿出來,可以說都比地球上絕大部分的國家的航天實力要強了。

而如今,他們大概也準備複刻這種模式了,這也算是摸著老對手過河。

隻不過未來的效果如何,暫時來說誰也不知道。

對於徐川來說,他參加今天下午這場招標會,主要是抱著看一看國內航天領域各大企業實力來的。

不可否認大功率的電推進係統對於傳統化石燃料運載火箭是一種降維性的打擊,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的化石燃料推進係統就沒有了自己的優勢。

比如運載負荷。

500kn的推力在電推進體係中可以說是一個極其誇張的數字了,但放到傳統的化石燃料火箭上,這個數字隻能說可能連那些重型運載火箭的零頭的零頭都不夠。

比如前幾個月nasa航天局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spacex公司的br重型運載火箭,其起飛重量高達7400噸。

儘管起飛重量和推力之間的單位沒法直接換算,但毫無疑問的是,傳統的重型運載火箭在運載負荷上遠超當前的電推進係統。

所以即便是大功率的電推進出來了,也不太可能立馬就替換掉傳統的運載火箭。

在大質量的物資輸送上,傳統的重型運載火箭依舊有著獨天得厚的優勢。

而且在傳統的運載火箭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國防領域!

無論是哪一種導彈,無論它的打擊距離有多遠,其推進方式和目前的傳統運載火箭從本質上來說,兩者之間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區彆的。

這兩者都是飛到一定的位置進行物體的投送,運載火箭一般投送衛星等等,而洲際導彈則是投送彈頭。

所以這兩者是相互的,隻要是航天技術發達的國家,在導彈的製備上一定也是不弱的。

在這一點上,電推進無法替代傳統的運載火箭。

雖然空天發動機和空天轟炸機能形成極大的戰略威懾,但是洲際導彈、遠程武器這些東西的地位卻也是不可能被取代的。

畢竟你不可能在導彈上裝上空天發動機、小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還補上一套磁流體發電機組。

會乾這種事情的,也就那些寫科幻或者拍科幻電影的作者或導演能乾出來了,而且還得是腦殼進了水。

在一些前期的保密工作,事項完成後,下半場的招標大會也開始了。

在各大航天集團和公司向航天局遞交了屬於各自的標書後,關於《關於探月工程地月貨物運輸方案征集《月球表麵臨時/永久基地建設方案征集這些保密性項目的探討,以及各大航天企業的技術展示和交流時間,到了。

首先上場的自然是國內的兩家航天強企,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

航天科技集團首先展示出來的自然是‘長征9號’重型運載火箭。

包括發射裝置的第一級將使用四個雙噴管y130/500噸推力發動機,而按照這名交流技術人員的展示,第一台y130煤油液氧發動機的裝配工作已於完成研發組裝和點火工作。

雖然從設計上來看,長9的運載負荷暫時還追不上spacex的重型獵鷹火箭。但放到世界上,也可以稱得上是頂尖的了。

而除了‘長征9號’以外,最讓徐川感興趣的是航天科工展示的另一項技術‘衛星俘獲’抓取技術。

簡單的來說,就是這項技術能夠做到精準俘獲外太空軌道上的那些失效的衛星或者其他太空垃圾,然後將其拖到指定的地方。

對於這項技術,徐川挺感興趣的,準備在招標大會結束後和航天科工的研究員聊聊。

當然,對這項技術感興趣的並不止他一個,還有台下坐著的航天局領導們。

無論是從清理目前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還是一些軍事用途,比如在衝突期該技術對敵國的通信和偵察衛星進行控製或破壞,都很有前途。

而等待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完成自己的展示後,第三位上台展示做技術交流的企業,毫無疑問被航天局安排給了星海研究院。

至於展示的技術,在經過了航天局的同意後,毫無疑問將是星海研究院最新研發出來的電推進係統!

ps:補昨天的第二章,求個月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