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精密製程是在13納米以下的製程,比如說9納米,7納米,5納米,最精密的是3納米和2納米。
目前台積電推出的2納米進程工藝,就屬於最頂尖的精密進程。
以20納米的進程,在性能上比擬13納米甚至更低納米級彆的精密進程芯片,碳基芯片的潛力幾乎不可限量!
小心翼翼的從保護盒中取出來這枚碳基芯片,袁周禮仔細的端量了好一會後,好奇的開口道。
“我怎麼感覺這枚芯片有點輕?”
“嗯”思忖了一下,這位袁蔀長找到了一個形容詞,接著道:“就像是捏著一片羽毛一樣,幾乎沒什麼重量的樣子。”
“而且它看上去真的好薄,感覺和那種裝文件的牛皮紙袋的厚度差不多。”
聽到這話,徐川笑了笑,開口解釋道:“這也是碳基芯片的優勢之一。雄芯05號采用碳納米管作為主要材料。”
“而碳納米管不僅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還因其獨特的結構使得碳基芯片在保持高強度和剛性的同時,重量卻相對較輕。”
“當然,這也和這枚芯片還沒有完全封裝有關係。沒有封裝的芯片,本體就隻有這麼薄薄的一層。”
對於芯片來說,沒有封裝的芯片晶圓也叫裸片,整體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受外部的潮濕、震動等的影響。
不過實驗室這邊為了方便研究,使用的自然是這種類型的。
等到後續通過使用環氧樹脂等材料包裹起來後,它看上去就和矽基芯片沒什麼差彆了。
“對了。”
說到芯片的封裝,徐川想起來了他昨天在實驗室這邊看到的另一種產品,笑著看向袁周禮和任正斐,開口說道。
“關於碳基芯片的封裝和應用,實驗室這邊已經有了一些成品。”
“嗯主要是電路控製、通信、傳感器等方麵的,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碳基芯片實驗室能製備出每平方毫米集成一千萬顆晶體管的芯片,對於芯片的研究來說其實已經進入到中後期了。
後續需要做到的就是不斷的壓縮雕刻進程,研究低納米的碳基芯片,電路設計等等。
但28納米包括28納米之上的進程,其實就已經具備廣泛應用的潛力了。
比如電源管理、家電、LED照明、工業控製等領域,都需要高納米進程的低端芯片來控製。
對於這些方向,實驗室這邊自然不可能忽視。
所以除了28納米的服務器芯片外,這邊已經製備出了不少相對的成熟的單一功能性或少功能性的低端產品芯片。
“當然。”
聽到徐川這麼說,袁周禮連忙點頭,碳基芯片就是他這次緊急從京城那邊趕來的目的,自然要弄清楚這邊到底研究到了什麼程度。
如果說連成品都弄出來了,那麼他該思考的就不是對星海研究院這邊碳基芯片研發的幫助了,而是推廣!
沒錯,就是推廣!
當然,補貼和幫助肯定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如果說星海研究院這邊已經能夠製備出商業化使用的碳基芯片成品了,那麼回去後,他就會第一時間寫報告。
然後聯係發改wei、工業蔀、商業蔀等機構和部門聯合推廣碳基芯片!
對於華國這個十幾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來說,即便是低端的芯片市場,也是一個以千億為單位的領域啊!
帶著兩人,徐川來到了碳基芯片實驗室的另一個研究區域。
刷開門禁驗證過安保後,一行人先走進了一間隔間,消毒清理,更換防護服、穿上鞋套戴上口罩等設備後,幾人才走進一間開闊的實驗室裡麵。
實驗室中,一排的儀器擺放在陶瓷板製造的實驗桌上,裡麵還有好幾名穿著白大褂戴著手套和護目鏡的正忙碌著。
看到走進來的一行人,這間實驗室的負責人連忙走了過來,打了個招呼。
“徐院士,趙教授”
帶著一行人的趙光貴點了點頭,開口介紹道:“這位是2號產品實驗室的負責人,李明研究員。主要負責電源管理芯片一塊的測試和研究。”
互相介紹了一下後,他看向李明,笑著道:“拿幾份已經通過了測試的電源管理芯片過來。”
“好的,稍等。”
應了一聲後,李明快速的走向實驗室一旁的儲物櫃,從裡麵取出了幾枚已經封裝好了的‘電源管理芯片’,遞了過來。
順手接過芯片後,徐川按照上麵貼的標題分彆遞給了袁周禮和任正斐兩人,笑著看向李明,開口道。
“李明研究員,幫忙簡單的介紹下這些功能性芯片吧。”
“沒問題。”
點了點頭,清了清嗓子,李明快速的開口道:“這幾枚芯片都是昨天剛通過測試的產品,主要是LCD/LED驅動芯片這兩種。”
“.采用並聯方式驅動四路LED芯片,輸入電壓範圍為2.7V~5.5V,可為每路輸出提供約20mA的電流。”
“另外,這些驅動芯片做到了具備熱管理係統特性,可以保護任何輸出引腳所出現的短路,以及內部嵌入的軟啟動電路也可防止啟動時的電流過衝。”
“並且兩者都做到了利用簡單串行控製接口對芯片進行使能、關斷和32級對數刻度亮度控製等功能”
“理論上來說,目前這些碳基LCD/LED驅動芯片,和市麵上銷售的矽基LCD/LED驅動芯片差距已經不大了,完全可以替代對方至少是一部分的領域!”
“甚至從某一些方麵,比如反應速度,主控製係統、數據轉換等方麵來說,它們要遠超同級彆的矽基驅動IC芯片!”
說到這,李明介紹的語氣也充滿了自豪。
碳基LCD/LED驅動芯片的研發和設計,包括測試,都是他負責的。
能夠在一個全新的領域做到這一步,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做出足夠與矽基芯片爭鋒的產品,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模仿就能夠解決的。
至少在碳基LCD/LED驅動芯片領域,他們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發設計思路!
儘管才剛剛起步,但借助碳基晶體管的優勢,他們製備的芯片就已經足夠取代傳統矽基芯片了。
至少在部分驅動IC芯片領域,完全可以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