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對標英特爾!(2 / 2)

但問題是如何精確、穩定的排列與控製‘碳納米管陣列’或‘石墨烯’等碳材料,來形成碳基晶體管集成陣列是各國一直都沒能解決的難題。

直到他們登月開發月球,意外的從月球上采集到了具備天然碳納米管排列的岩石,才通過大自然對這一難題進行了推進。對於徐川來說,雖然並不是很懂半導體行業,但也知道碳基芯片就是華國在這一領域趕超歐美的“超級芯片”。

而快速地發展碳基半導體產業,將是未來他們成為芯片領域世界第一的關鍵籌碼。

細細的打量了一下手中漆黑如墨的芯片後,徐川看向站在一旁的趙光貴,開口道:“簡單的和我介紹一下你們的成果吧。”

趙光貴點了點頭,清了清嗓子後開口說道:“關於芯片的具體製備技術之類的我不是很懂,畢竟您也知道,我並不是這個領域的研究人員。”

“不過關於這枚芯片的性能我還是知道的。”

雖然說他負責星海研究院內部的碳基芯片項目,但他的確不是芯片領域的學者。

不過擔任項目負責人一直在和華威海思、中芯國際等企業合作聯絡,對於碳基芯片多多少少他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停頓了一下,他接著介紹道:“雄芯·HG05,是這一批原型芯片的名稱,也叫做雄心05號。”

“簡單的來說,它是第七批試驗性芯片,采用了28納米的多重曝光技術,做到了在每平方毫米上集成1000萬顆碳基晶體管。四核心設計,主頻為5.8Hz,熱設計功耗TDP為30W。”

“從性能上來說,雄芯005號芯片對標的是英特爾的至強係列,從目前的性能測試來看,足以達到高端的單路處理器係列E5-1600係列的水準!”

“如果是換成普通百姓接觸的更多的英特爾酷睿I係列,那麼它能到達第七代左右的水準,比如相當於i56300或者i7-5700”

儘可能用最簡單最能理解的方式,趙光貴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這篇芯片。

對於從事學術研究和科研的學者來說,他們接觸的相對來說更多的還是服務器類型的計算機。

當然普通的電腦肯定是也經常用,但芯片研發,對於華國來說,優先的還是保障各類‘專用’的芯片。

商業化的碳基芯片,雖然已經在研發了,但相對比服務器類型的芯片來說,進展的確要慢一些。

聽著趙光貴的介紹,徐川滿意的點了點頭。

按照趙光貴的意思,雄芯05號能比例英特爾酷睿I5六代或I7五代的水準,這已經非常不錯了。

就拿英特爾的I7係列來說,最早的酷睿i7處理器采用45nm工藝,而後續的一些型號則采用了14nm工藝

如果是i7-5700hp,用的則是14納米的光刻工藝,放到芯片中,屬於是中段偏高端的水準,屬於英特爾5代係列的產品之一。

雖然說每平方毫米集成的碳基晶體管數量隻有一千萬顆,但對於這種初始樣本,還處於可以進一步高度提升性能的原始產品能達到這種程度,他已經很滿意了。

雖然他並不是很清楚英特爾的i7-5700hp處理器芯片在晶體管的集成度上麵每平方毫米具體有多少,但如果是按照此前他查過的資料,應該在3000-5000萬顆左右。

而以碳基芯片每平方毫米一千萬顆碳晶體管的數量,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這已經非常優秀了。

當然,碳基芯片和矽基芯片本身就是兩個不同類型的產品。

尤其是在頻率方麵,即便是隻有千萬顆每平方毫米的碳基芯片,在主頻上也遠遠超過了對標的矽基芯片。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英特爾的I7五代應該隻有3.3Hz左右的主頻,而雄芯05號的主頻達到了驚人的5.8Hz,都翻了1.75倍了。

而能耗方麵,相對比英特爾的I7五代47W·TDP功耗來說,雄芯05號隻有30W·TDP。

初代產品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是非常優秀的了。

ps:求月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