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香餑餑(2 / 2)

在1978年之後,伴隨著春風的前奏,外國電影大量引進,同時內參片轉為公映,人們對影片的需求是爆炸式的,甚至不惜花大價錢去搶一張午夜時段的電影票,於是原來的傳統藝術遭到一定的衝擊。

伴隨著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這種衝擊的力度也越來越大,到了後麵,有的京劇話劇演員甚至沒法養活自己。

曾經在六七十年代風光無限的文工團演員,因為編製的壓縮,生活過得也不如意。

明明是國粹,是非遺文化,在二十一世紀裡,卻有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京劇,哪怕京劇愛好者們不遺餘力地宣傳,但始終無法彌補□□十年代那段斷裂。

因此,趁著現在還有影響力的時候,就要開始小心維護,讓這些藝術健康地邁進二十一世紀,才能讓它們得到傳承,藝術家們也不會因此痛心和後悔。

李瀟瀟半是開玩笑,半是認真地朝苗秀心說:“苗大師,說不定以後拯救京劇的就是你。”

苗秀心原本還覺得,李瀟瀟前麵說的那些都很有道理,忽然聽到最後一句,有點好氣又好笑地說:“你說話就沒個正經。”

“誰說的,我可認真了。”李瀟瀟慢吞吞地說著,前麵鋪墊了那麼多,終於將重點引了出來,“苗大師,京市那邊正在秘密做一個文化保護計劃,其中要拍攝昆曲折子戲,現在應該還在選演員階段,隻要相關負責的老師看到你,你入選的可能性很大。”

昆曲!苗秀心微微睜大了眼,眼底瞬間點燃了亮光。她怎麼也沒想到李瀟瀟會突然說這個,內心是壓不住的激動。

“你……”苗秀心的呼吸都有點不穩了,“你說的是真的嗎?”

“我騙你乾嘛?”李瀟瀟想了想,又說,“不過這事兒你不要往外說,是我偷聽回來的,要是傳出去的話,我們都有麻煩。”

苗秀心雖然很震驚,但想想也知道李瀟瀟不會拿這種事開玩笑,正想說一聲好,又聽到她飛快地補了一句:“連團長也不知道的。”

苗秀心:“……”

“出了這宿舍,咱們誰也不提這事兒。”李瀟瀟說,“等到了京市,我看看有沒有辦法打聽打聽。”

苗秀心不傻,李瀟瀟跟重鋒什麼關係,她居然連重鋒都不說,苗秀心即使不用仔細想,也都知道這事情沒這麼簡單。

剛才李瀟瀟還說是偷聽來的,苗秀心知道她做事一向大膽,不由得有點擔心:“你彆折騰了,我沒想拍,去開會就夠了。”

“我辦事你放心,彆那麼緊張,我不乾嘛,到時候咱們多去京劇組那邊晃悠,不做彆的。”

說著,李瀟瀟又湊過去,抬起苗秀心的手腕,看了看她手表上的時間:“才四點半,走,我帶你去逛逛,五點的時候去找葉老師。”

葉老師本身是話劇組的負責人,也負責每年交流會的帶隊工作,看著李瀟瀟這幾天為了打點苗秀心的事情跑來跑去,就知道她把苗秀心這朋友看得有多重了。

好在,苗秀心這姑娘本身也有實力,葉老師對她很滿意,也請了京劇組的老師黃之涵過來跟她見麵。畢竟,根據李瀟瀟的說法,這姑娘將來也是要考部隊文工團的人。

一番交流後,黃老師非常喜歡苗秀心,就跟當初葉老師看到李瀟瀟時那樣驚喜,李瀟瀟看到後,心裡也很為苗秀心高興。

苗秀心提前過來,是為了與部隊文工團京劇組有更多的交流。

黃老師第二天就馬上做了相關安排,李瀟瀟原本還有點不放心,因為苗秀心並不是很熱衷於社交。

結果苗秀心一臉無語地問她:“瀟瀟,我又不是三歲小孩兒,你忙自己的,不用操心。”

李瀟瀟隻好一步三回頭地走了。

苗秀心適應良好,儘管不像李瀟瀟去年來交流時那麼轟動,但她在京劇上的專業程度不比軍區的京劇演員遜色,加上知道她在寶安縣裡做出的貢獻,大家都對她心服口服。

離出發還有兩天的時候,李衛國和陳紅娟帶著大包小包過來了,經過了一番檢查手續之後,兩人去探視室跟李瀟瀟見麵。

李瀟瀟一見他們進來,連忙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他們跟前,一邊接過他們手上的東西,一邊說:“你們怎麼帶這麼多過來?太重了,下回不用帶這麼多。”

李衛國夫婦將東西放在桌子上,一袋袋分好,上麵還貼了小紙條,分清楚裡麵是什麼東西。

李瀟瀟定睛一看:“雞仔餅,蛋散,花生堆……這是什麼?”

其中一袋沒貼紙條,摸上去硬硬的,李瀟瀟正想用手指敲敲,陳紅娟連忙用手擋住:“哎喲我的小祖宗,這可是水灣陶瓷廠的茶壺茶杯,輕拿輕放,彆用收敲。”

李瀟瀟滿頭問號:“買這茶壺茶杯做什麼?咱們軍區都是喝白開水的。”

而且還是水灣陶瓷廠出的,雖說陳紅娟是這陶瓷廠的員工,可這陶瓷廠的東西中外馳名,內部價肯定也不便宜。

“那當然不是給你用的了,”李衛國解釋說,“是給周所長的,你去了京市也該去周家坐坐,總不能兩手空空去。周所長年紀大了,吃油炸物不太好,聽說他好茶,咱就給他這套茶具。”

雖然李瀟瀟依然每周往周誌鴻辦公室打電話,但臨到出發,還真沒想過這茬。

她對周誌鴻依然沒什麼感情,理智上知道自己這身體跟他是有血緣關係,是直係親屬,但心理上多少覺得有點麻煩。

李瀟瀟抓了抓頭發,有點無奈地說:“好吧,我知道了。”

“還有這份,”陳紅娟分出一袋那些光州特產,說,“這袋給那個梁燕君小同誌,人家平時幫忙照看著周所長,你記得跟人家說聲謝謝。”

這一點確實,於是李瀟瀟點點頭:“我會的。”

至於給重師長的,也是特產小吃,雖然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但重師長家裡也不缺什麼,這些特產小吃也很出名,拿來送禮正好。

李衛國仔細看了一下李瀟瀟,歎了口氣:“怎麼看著又瘦了,不是從寶安縣回來都一個月了嗎?”

“沒有瘦啊,”李瀟瀟摸了摸後腦勺,有點疑惑地說,“跟以前差不多,我上星期才上過秤。”

準確來說,自從進了部隊之後,因為體訓量加大,她的骨頭也變重了,雖然看起來體型沒怎麼變,但實際體重是增加了的。

“嗨呀你爸爸就是胡說,彆聽他的。”還是陳紅娟眼尖,一針見血地說,“就是長大了,臉變尖了,身體好著呢!”

李瀟瀟恍然,確實,大半年下來,這麼高強度的訓練之下,她臉上的嬰兒胖早就已經消了。

一家三口在探視室聚了半天,直到時間到點,李衛國夫婦才在李瀟瀟的送彆下,依依不舍地離開。

李瀟瀟將東西提回宿舍,舍友們看見了也大吃一驚,又紛紛表示羨慕。這裡麵的小吃,其實也包括了給她舍友的,舍友們一聽,連忙表示謝謝叔叔阿姨。

周曉芳一邊磕著花生堆,一邊感歎:“好久沒吃了,這味道跟我媽炸的一模一樣,家的味道啊!”

孫玉娟是瓊省人,第一次吃這些光州特產,拿起紅袋子裡一條團餅,試探著咬了一口。

金黃色的小餅團入口鹹香帶甜,混雜著豬油、堅果、南乳的味道,油份足,讓人回味無窮。

孫玉娟吃了第一口就被驚豔到:“真好吃!”

閆倩玲一臉自豪地說:“這可是粵省四大名餅之一,當然好吃了。”

豬油可不便宜,大家吃了一塊之後,都不太好意思接著吃。

雖然雞仔餅能放四十來天,但新鮮吃跟久放之後吃,口感差很多。李瀟瀟後天就要去京市了,自然是吃不完的,而且李衛國夫婦本來就是特意給舍友們和同組演員準備的這一份,希望她們跟李瀟瀟可以互相關照。

於是李瀟瀟朝舍友們勸道:“我一個人也吃不完,大家一起吃。”

她留了一點給舍友們,又拿了一些到苗秀心的宿舍,剩下的給話劇組其他同學分了。

*

11月12日一早,光州軍區的交流團乘坐軍車,來到了光州火車站。

粵省文工團也在光州,比軍區的人晚到幾分鐘,李瀟瀟和程珍珍一眼就看到了遠遠走過來的老熟人們。

兩個文工團參會的人裡麵,新老麵孔都有,老麵孔之間再次見麵就更加興奮了,互相打著招呼,趁著等待的時間敘舊。

這次車程的安排,依舊是演員們臥鋪,其他軍種的官兵硬座。

一路上非常順利,11月14日下午五點多,一行人到達京市火車站。各單位之前早就報備了列車趟次,主辦方那邊根據報備時間,派出專車接送,將交流團送到會場。

為了方便大家參會,主辦方將食宿都安排在會場附近。

往年沒文工和軍事沒有聯動,所以會場都是分開的,相隔也有一段距離。

今年的方向主題就是兩者聯動,所以開場的整體報告,也就是李瀟瀟和重鋒的報告,將由文工團演員們和其軍區指戰員們一起聽取,聽完後雙方再分開各自研討。

這意味著,今年文工和軍事的會場會挨得很近,自然也就共用一個餐廳了。

光州軍區在祖國最南邊,到京市開會,是到得最晚的一個交流團。接送車將人送到招待所附近,安排入住,讓大家先把行李安置好。

重鋒見李瀟瀟沒有跟著苗秀心一起進去,而苗秀心則是跟著京劇組和話劇組的人一起進了招待所,不由得有點意外。

李瀟瀟拖著行李箱走到重鋒旁邊,問:“團長,咱們待會兒要帶著行李吃飯嗎?”

重鋒馬上意識到,小姑娘將會如之前約定的那樣,照常住進他家裡!他馬上說:“待會兒重師長的車也會過來的,我們把行李放他車上。”

李瀟瀟其實原本確實是打算跟苗秀心一起住招待所的,但苗秀心拒絕了,因為她知道李瀟瀟去年就是住在重家的,並不希望李瀟瀟因為她而改變計劃。

沒過多久,所有人都安置好了,接待人又領著眾人往餐廳處走。

其他軍區的交流團早就到了,已經在餐廳落座。光州軍區一行人從門口陸續進來,一下子就成了全場焦點。

“哎呀,老鄭,可算來了!”

泉城軍區的江茂師長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鄭國興,連忙站起來大步朝他走過去,哥倆好地拍了拍他的後背:“來來來,到咱們這桌!”

說著,他又往鄭國興身後瞄,一眼就看到了重鋒和李瀟瀟。

他又熱情地朝兩人打招呼:“哎呀小重,好久不見了,這位……就是傳說中的李瀟瀟同誌吧?來來,跟你們鄭師長一起到咱們這邊來。”

其他軍區的首長們隻恨自己軍區的座位沒泉州軍區的近,連忙也都紛紛站起來,不甘落後,準備上前去撬老鄭的牆角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一大波撬牆角的已經到達現場,鄭師長表示腦殼疼。

*

感謝在2021-09-15 23:49:36~2021-09-16 23:56:5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薑絳醬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小蠻 80瓶;零澤- 40瓶;一瓶高鈣奶 20瓶;糖小乖、53602283 10瓶;風起蝶舞 5瓶;怎麼會這麼好笑啊! 3瓶;薑絳醬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