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瀾道:“不對,你和折姐姐也說姓王。”
趙琮道:“我與她萍水相逢,男女有彆,不以真姓相告,也沒有什麼妨礙吧。”
種瀾道:“算了,是真姓假姓,跟我有什麼關係。”
白素貞笑著請二人坐下,因問二人在師門的學業,特彆是種瀾,二人一一回答。
白素貞背景來曆非凡,她有能力算出張玉堂是天上揀香童子,她又已知道同門師妹的身份,憑借這些,這時候當然能算出趙琮的來曆。
白素貞微笑道:“夫人不在京,我也做不了你們的主。但是,你們的師叔正是當朝皇後,我引薦你們進宮去拜見她吧。”
雪姬雖然道行沒有白素貞高,但是她的輩份高,有九年照料懷孕的張素和協助救出皇帝的功績、打敗東路大軍的大功業,如今得鴻鈞道祖允許以狐妖之身為一國之後氣數,白素貞根腳再好、修為再強,也得敬著她。
白素貞依照人間禮數進宮覲見,雪姬趁皇帝和靖安帝姬都午睡了時,在花園接見了白素貞。
雪姬的修為和根腳雖然還不能令她算出天機,但是她跟隨張素日久,又得通天教主親自教導,聽他們說些隻言片語也猜出一些事了。
雪姬初時是因為大家共同的功業才走到皇帝身邊的,但是她當皇後日久,也不是絲毫沒有私心的。她也想生一個兒子繼承皇位,可是她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天道能讓她生一兒皇女,已是格外恩典了。退一步講,在九尾狐王族中,她是兄弟姐妹中根腳最差的,可是她得到了一線生機,之後步步高升,如今身為通天教主座下弟子,還有這樣大的功業傍身,她若再貪心,天道也要不容她了。
雪姬歎道:“皇上、九王這一支宗室近絕,皇上與九王都無子。師叔在人間時自還能匡扶社稷,師叔功成身退時,宗室如此薄弱,隻怕會江山易主,天下大亂,最終還是便宜了外夷。”
白素貞輕輕歎了口氣,隻有女人才最明白女人。白素貞在嫁給許仙之前,也是想六念皆寂,隻求飛升,可是嫁給許仙之後,她明知是錯也貪戀夫妻之情,一心想要生個兒子。
白素貞不相信雪姬對皇帝隻有利用,而沒有一分真情。皇帝再不好,這麼些年,他隻有雪姬一個,也處處都依她的。人處久了就有感情,而對於可憐又全心全意的男人,女子到底會心軟。
便是淩菲都難勉會有這個毛病,當年的李紅袖愛原隨雲這樣的大壞蛋可是對大英雄楚留香就是無感,就是如此。一個男人再不好,但是他很可憐且又全心全意對待一個女子,女子的母性會被激發出來。
雪姬道:“明日,讓那孩子進宮來,給皇上見見吧。”
……
翌日趙琮進宮覲見帝後,應對從容、進退有度,又是文武雙全、相貌非凡,給皇帝也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生出一些自慚形晦之感。
皇帝批閱奏折時,雪姬多是在一旁給他奉茶,皇帝也會讓她代批一些折子。
雪姬給皇帝奉上參茶後,皇帝放下奏折,長歎了一口氣。
“皇上這是怎麼了?”雪姬溫柔相詢。
皇帝道:“我年近四十,膝下仍是無子。”
雪姬道:“都是我的不是,陛下不如納兩個妃子,好開枝散葉。”
皇帝搖了搖頭,說:“九弟也是無子,他還不如我,我還有靖安在身邊。如果連皇後都不能為我生個兒子,天下也沒有女人能生了。可見狄人斷我趙氏王氣,恐非虛言。”
雪姬輕輕歎了一口氣,皇帝又道:“當年父皇將大位傳給我,如今恐怕沒有人相信,我當初並不想接位,可是不得不接。當父皇‘南巡’去了揚州,大臣們一個個來逼我,不論是留在國都,還是前往敵營,都是下頭的人讓我做的。動則以國體、尊嚴、骨氣質問我,我知道我做得並不好……”
雪姬歎道:“但是皇上還是去麵對了大部分凡人都會害怕的事,已經勝過人間大部分人了。”
皇帝道:“可我是皇帝,勝過人間大部分人,真的夠了嗎?我知道皇後心中早有數了,隻是不說,你對我這份患難之情,是我最看重的了。”
雪姬也不由得有幾分哀傷,皇帝又道:“我知道,如今境內雖然清平,可是江山未必穩固,一但離了護國郡主,不是亡於外,就是亡於內亂。”
雪姬終於開口,說:“可是師叔最終還是要……歸隱的。”
皇帝道:“所以你引薦了趙琮來見我。”
雪姬一時未語,皇帝說:“彆的軍政大事,我未必精熟,但是我很清楚,國恥未雪,此時宗室如此勢弱,難以鎮住臣下與世家。可是不下放一些兵權,又不足以抵禦外敵。”
雪姬道:“皇上,我隻要有你和靖安就好了,彆的我不想要。太宗一支皇族宗室男丁隻剩下皇上和九賢王還在世,但是太/祖一支子孫繁衍還勝。若是兩支合流,天/朝趙氏江山便可穩固了。免於外姓亂主之險,而定下名分後,太/祖一支隻得支持我們,否則對天下也沒個說法了。”
皇帝道:“隻有一點,這個趙琮年紀到底大了些。”
雪姬道:“我已打聽過了,趙琮六歲離家,拜入鬼穀門下,與至親相處的時間也不多。”
皇帝道:“鬼穀門下?那可是春秋戰國時的高人,怎麼還在我朝出現?”
雪姬斟酌了一下,道:“其實……鬼穀應是我師伯的弟子,早已成仙,素來喜收一些材質出眾的凡人為弟子。鬼穀大師兄的修為,我根腳鄙薄,難望其項背,便是我師叔隻怕也要敬他三分。”
皇帝歎道:“果然如此,狄人斬我氣數,天命也不在我了。”
雪姬也不再多說,皇帝就算明白,但是他這個性子,隻要沒有臣子逼他,他也沒有勇氣去自己違逆“天數”。而他無子而過繼嗣子的事是沒有臣子來反對他的,本朝本來就有好幾個皇帝無子為繼的。
皇帝想了兩天,又召了幾位親近的非大世家出身的文臣商議,文臣見皇帝幾年無子,如今過繼一個兒子也是為了江山穩固。古代社會,一個三十多歲的皇帝也不算年輕了,三十多歲還沒有兒子,是要急了。
於是,文臣們商議出個手續章程,召趙琮的生父生母進京再商議過繼之事,事若成了,一個生父一個封王是少不了的了。
皇帝又賞賜了趙琮一座暫住的府邸和許多東西。
……
卻說張素帶著張天新、岑碧青和各個新封了校尉的武進士們北巡河北路。
此時身兼河北東西兩路經略使的嶽郎君及其部下已在張素的支持下花了五年時間沿著河道和關礙要道修築大城四座,小城堡三十餘座。
又在河北兩路給流民分了田地,因為屯田安置免田賦和人頭稅,有張素、九王在朝中保障,在嶽郎君和部下們的努力下,共有百萬流民屯田,主要種植小麥和棉花。這些屯田的百姓也為了修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雖然張修並不覺得修城是防止北方遊牧民族的最佳方式,但是在她進行經濟恢複、休養生息,讓百姓喘口氣的時間裡,這是唯一能用的辦法了。
一切都需要時間,不能在百姓沒飯吃,連官都缺人做的時候,讓這些古代人一個個全都看得懂如何鑄炮了。便是想要打到北狄去,也要有大後方的穩定和足夠的糧草供應,所以百姓的安置才是第一位的。
這個天/朝雖然不完全對上正史,但是邏輯還是一樣的。
比如南宋時宋理宗聯蒙滅金,當時打進河南時,就是糧草不繼,貽誤戰機。後來遭到蒙軍背信棄義反攻宋軍,結果大敗而歸。糧草不繼的情況,要麼是沒有足夠的糧食,要麼是沒有能乾活的人。
一個剛剛打回舊都的王朝,剛好是這兩樣都不夠,所以這幾年的客觀條件是沒有可能打過去的,那就要務實地做好布防。
張素巡視真定府與河間府的數個小城堡,在要道上小城接小城,小城與小城之間聯防。
雖然華北平原地勢平坦,但是河間一帶仍有不少河道,占住官道上的城池,狄軍也不利行軍。若是他們不辭辛勞地繞道而行,當也要犯孤軍深入的大忌,後方幾個城池中的天/朝軍隊斷其後路或者突襲其補給,對方也會悲劇,狄軍幾年前不敢孤軍疲軍在境內多留,現在應該也會怕。這幾些大小城池重要的作用是戰前就收容百姓和百姓的物資。
這日到了瀛州,嶽郎君正在這裡,張素就帶了聖旨,前去宣讀。代表皇帝和朝廷對河北路的諸位官員進行了嘉獎。
還有許多將領都不在帥府,但是在場的幾位文官和將領皆大歡喜,高呼萬歲。
嶽郎君起身後,揖手道:“郡主竟是從定州過來,下官還以為郡主會直接來瀛州,近日未曾離開。”
張素微微一笑,道:“鵬舉,你我之間不必這樣客套了。”
嶽郎君道:“多仗師叔祖在朝中全力為我等爭取,我們才可在河北施展。”
張素道:“狄人近來有動靜沒有?”
嶽郎君道:“沒有什麼大動靜,隻不過有小股部隊繞路闖進後方,搶劫百姓,他們搶了就走,這才是讓人為難的。小股部隊不易極時發現,有些百姓難免受到損失。”
張素道:“如果狄人沒有大動作的話,下個階段還是要加民/兵的訓練。狄人人口少,靠的就是全民皆兵。”
目前為止,天/朝還不可能馬上造出火銃來,而平原能夠依著河道和主官道大城接小城已經不錯了。咦,沒有地勢高低之險可以為依仗,但是地下呢?
抗/日/戰/爭時期,老百姓是怎麼防治鬼子進村的?讓百姓自保,是不是可以用地道?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0-01-11 23:26:33~2020-01-12 23:44:5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不渡 10瓶;三葉薔薇 5瓶;星璿40568623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