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隨軍的軍屬中,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小學畢業的都很少,文盲占了一多半。
部隊裡,適合她們乾的活計很少,也就是在夥房幫忙,用不了幾個人。
大多數軍屬在家閒著,軍人的工資比起地方來,雖然高了十幾元,一個人養一大家子,也是不容易,現在家裡的孩子都多。
可雙職工的家庭,生活就好多了。因此,閒在家裡的軍屬,就催著部隊要工作,她們隨軍,按理部隊是應該給安排工作的。
加工服裝大部分人都能乾,和文化程度關係不大,這也是解決軍屬工作問題的一個好辦法。
有了愛軍舅舅的支持,朝霞舅媽一頭紮進了村裡的服裝廠,每一道工序都得學,白天上機子操作,晚上跟大舅媽學管理。
做飯就剩了悠悠媽媽一人,智慧姐給她打下手。悠悠苦逼了,接手了洗刷的工作,還得給她倆燒鍋,一天有半天的時間,消耗在廚房裡。
不過,她經常做的事情,就是趁人不注意,把鍋碗扔進空間裡,讓機器人乾。自己隻是打掃衛生,涮刷拿不動的鐵鍋。
在作弊的情況下,悠悠倒是把家務活做的非常好,到處收拾的妥妥帖帖,裡外都打掃的乾乾淨淨。
家裡人看著悠悠的勞動成果,齊聲誇獎。悠悠每次都苦著臉,滿心裡不想乾,又不敢出聲抗議。
悠悠爸自回家那天起,家裡就沒斷過來找他看病的。寶景看不了的病人,就告訴人家,等過年的時候,讓人家來找吳醫生,結果就成了這樣。
離得遠的,剛過年就來韓屯住院,連帶的寶景,過年也沒歇著。他以前遇到的疑難雜症,也趁機找爸爸討教。
爸爸不知誇了寶景多少次,說他有學醫的天賦。誌遠也跟著在醫院幫忙,開始練手。
迪迪每天跟在爸爸後麵,眯著眼睛給病人摸脈,跟個小大人似的,一點也沒有平時淘氣的混樣。
愛軍和愛民舅舅,帶著昊昊和村裡的男孩子,在麥場上學開車,村裡人的都激動的不行。
現在,開汽車可是一門了不得的技術,隻有部隊的人,才有機會學習。
石廟村的孩子,每天都有幾十個人,跑過來圍觀,眼氣的不行。和韓屯有親戚關係的,要是能撈著上車坐一圈,都能贏來一片羨慕的目光。
初五,援朝舅舅就回去了,姥姥和悠悠都跟著去了,不過沒撈著開車,愛民舅舅和愛軍舅舅都去了,用不著她開車。
到了臨水,在悠悠的強烈要求下,愛民舅舅開車送她們去了郵局。
姥姥去打給羅新華爺爺打電話,悠悠去買猴票。援朝舅舅沒跟著,勝男舅媽跟來了。她有個同學,在地區郵局上班。
希望越大,失望越高。由於春節放假,臨水郵局還沒來猴票。勝男舅媽的同學,看到她過來,那個熱情勁,連聲的保證,猴票來了,就給她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