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多錯多,常泰遵循他阿瑪和太子外甥的話,本打算走沉默寡言路線,免得被康熙抓到錯處。
可康熙是個話癆,他不給常泰機會,逼得常泰說話。
胤礽每每看到康熙在信中“調戲”常泰,就不由為舅舅歎氣。
可憐的舅舅,被阿瑪當做知心好友,真是太為難你了。
希望舅舅在遠征噶爾丹的時候能立下大功,之後就駐守邊疆彆進京了吧,這樣就不會阿瑪欺負。
於是可憐的常泰舅舅又被康熙使喚了。
他找到趙良棟,和趙良棟喝了一回酒。
趙良棟把自己關在屋裡悶了許久,出來時就寫折子自己請罪,說雖然是沒等到救援才放棄建昌出走,但畢竟丟失了建昌,所以請求皇上責罰。
丟失建昌本不是什麼大事。
打仗過程中,城池你爭我奪,今日淪陷明日搶回來很正常。何況趙良棟確實是因為救援的朱衣客等將領吃了敗仗之後,不敢再前進,沒有去救援才寡不敵眾。
但趙良棟隻是一個漢將,這次立的功勞太大,滿洲將領們都不喜歡他。
所以丟失建昌的罪魁禍首們怕被懲罰,其他滿洲將領又排擠趙良棟,趙良棟明明沒犯什麼錯誤,之後更是立了最大的功勞,他們卻要串通起來,定趙良棟死罪了。
哪知道趙良棟主動承擔了丟失建昌的罪責,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他們還沒來得及串聯好,康熙的處理奏折就飛速下發了。
打仗時吃敗仗是常態,沒有隻勝不敗的將軍。趙良棟最終收複了建昌,平定了三藩,隻有功勞沒有罪責。
不過趙良棟再三請罪,康熙無奈功過並處。
趙良棟被封為世襲罔替的一等伯爵,但暫時解除所有實職,重授鑾儀使,又加八旗官學武學教授一職。
鑾儀衛即沿襲明代錦衣衛,鑾儀使相當於錦衣衛副指揮使,是皇帝的心腹重臣。
常泰已經提前和趙良棟通過氣,讓趙良棟知道這個職位的重要性,趙良棟欣然接受。
趙良棟和康熙私下通氣之後,將此事揭過。康熙看著一桌子彈劾趙良棟死罪的折子冷笑不已。
趙良棟戰略性撤退就要被處斬,你們這群在三藩之亂中吃過無數敗仗,並在已經可以勝利的時候徘徊不前的將領,豈不是該被千刀萬剮。
康熙想著胤礽所說的“大清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
入關的滿人當自己還是後金,想著的隻有滿人那一畝三分地的利益;
明朝的降將們總記得自己還是外人,比起立功更想避禍;
隻有大清人的思想才會不那麼複雜,隻為了大清做事。
趙良棟和那些在大清入關後才記事的勳貴年輕子弟一樣,他們才是大清的中流砥柱。朕必須儘快把他們培養起來。
於是八旗官學很快開始招生。康熙改革了八旗選拔製度,不再用推舉製,而是通過官學考核。
八旗官學在胤礽惡趣味的建議下,取名為“北京大學”。
納蘭性德、鄂倫岱等後世著名的滿人大臣成為北京大學第一批學子。
雖然不是八旗子弟,但被康熙寵愛頗深的大嗓門美人包衣曹寅,自然也包袱款款前去進修。
赫舍裡家也第一批把子嗣送了進去。比如胤礽另一個小舅舅常海,就被常泰親自送進了大學中。
可憐的八旗子弟,進學校後學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麼照顧自己。
行軍打仗的時候不可能有伺候的人,所以他們要學會搭帳篷、生火做飯、洗衣服縫衣服疊被子……等一係列野外生活技能。
因此入學後他們就迎來軍訓。軍訓現在校場舉行。待他們習慣之後,就被拉到野外集訓拉練。
平定三藩之亂中,以吳三桂之死為節點,前後兩段軍事行動最大功勞者,安親王嶽樂和一等伯爵趙良棟親自出任武學教授,揮舞著鞭子讓這群年輕的八旗子弟意識到打仗的殘酷性。
常泰不放心常海,圍觀了一次之後,和噶布喇商量了一番,也向康熙請旨進入了學校。
索額圖見常泰居然主動進大學學習,也跑去轉悠了一圈。
出來之後,他問弟弟們:“你們這麼廢物,要不要再去學學?”
弟弟們搖頭如撥浪鼓,紛紛打點行李跑去噶布喇府上住著,說要替常泰常海兄弟倆給大哥侍疾,好讓兩兄弟安心學習。
索額圖嗤笑一聲,然後向康熙請旨,把自己兒子的職位全免了,讓小兔崽子們全去學校,考不過畢業考試就彆想出任官職,他養這群小兔崽子一輩子。
康熙十分欣慰。
囂張跋扈的赫舍裡家越來越低調,家風越來越正,連索額圖都知道看人眼色,不再在朝堂上事事和他對著乾了。
特彆是這次康熙和宗親、勳貴的對抗中,索額圖旗幟鮮明的站在他這一邊,極力維護順治的名譽,支持他改革剃發令的事。
連一向都看他眼色行事的明珠都閉嘴不言,不敢陷入違抗祖訓的漩渦,索額圖卻勇敢地站了出來。
康熙因索額圖多次無意識中冒犯他的惡感終於消失,願意繼續信任索額圖。
因不想被文官們念叨,又因為滿人尚武,新官學暫時不設文學,隻設武學。
康熙親自帶著胤礽編寫教材。教材中雖然舉的例子都為戰場上可能會遇見的事,但去地方上當官時,這些知識仍舊可以用上。
庶務不分家,天文地理經濟社會,要學的總是這幾樣。
漢臣們原本不在意這個新官學。但當他們發現滿臣們人手一本教材開始自學,並且每次私下聚會的時候都在討論課本上的內容時,心裡有些慌了。
皇帝和勳貴們都在學,他們如果不學,豈不是無法融入大清最高的階層了?
於是他們也偷偷托人拿來教材,咬著牙自學。
學著學著,他們學出了一身冷汗,意識到了這些知識的可怕。
後來許多漢臣年老致仕回家後,都不約而同的效仿北京大學,開設了地方小學、中學,這是後話。
現在,還沒有多少人意識到“大學”將給華夏大地造成多大的影響。
現在朝堂中吵鬨的是剃發令的事。
康熙說要改剃發令,那就一定得改。
可這改,也不能立刻回歸明朝了。不然大清祖宗的麵子不好看。
康熙思來想去,把裝死犯困的胤礽當尖叫雞捏來捏去,終於和兒子一起想出一個好辦法。
廣大老百姓們連大字都不識,什麼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沒接受過教育的人根本不會想這些。所以他們要先爭取這些不識字的老百姓,讓他們不要恢複成大明。
這時候,就需要實際好處出發了。
首先,康熙下旨,我大清是多民族共存的國家,我這個皇帝是如大唐的“天可汗”,所有民族文化兼容並包,隻要不傷風害俗,隨便你們怎麼穿怎麼留頭發,對民間老百姓並不強行規定。
就算將來胡人、西方人來大清定居,也可以按照他們自己的習俗,不會強迫打他們梳大清的頭型、穿大清的衣服。
但是頭發長了不好洗,不洗就要長虱子,長虱子就會吸血,吸血就會生病,生病就要費錢……所以為了更好的勞作,剃頭挺方便。老百姓們就算不剃頭,也要把頭發剪短。
而軍中武將,必須把頭發剃了。這樣才更好騎馬打仗。
朝中大臣,為了衛生,頭發也不能超過耳朵。等你致仕或者免職後,留多長頭發自己說了算。
除了頭發,康熙還再次下令放腳。
既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那麼把腳弄折算什麼漢人習俗?
如果不放腳,那麼文臣也必須和武將一樣留滿人的發型。畢竟你們並不在乎什麼身體發膚不是嗎?
漢臣們一琢磨,最終妥協了。
康熙又下令,如果發現誰家女子裹足,家中父兄皆不可科舉,因為這是迫害家中女眷,說明他們不孝不慈不悌。
民間嘩然,但居然真的開始放足了。
胤礽仰天長歎,某位知名不具的人說的果然不錯,要先開窗,就要先嚷嚷把房頂掀了。
大清入關以後多次要求不準裹足,屁用沒有。那群大老爺們願意剃頭發,都不願意給家中女眷放足。
現在呢?隻讓他們留個短發,他們就心滿意足地給家中女眷放足了。
胤礽摸了摸自己毛絨絨的腦袋。
太好了,我的頭發也回來了。還是頭頂毛絨絨最可愛!
可愛的胤礽現在被康熙和太皇太後一天挼好幾次。胤礽抱頭鼠竄。
好不容易可以留頭發了,我不要被挼成禿頭啊!!
作者有話要說:四更奉上,欠更-1,8w營養液欠更+1,霸王票欠更+1,現在欠更5章。
-
感謝在2022-01-2021:51:45~2022-01-2023:58:0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深水魚雷的小天使:鐘情1個;
感謝投出淺水炸彈的小天使:鐘情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蟹大亨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大頭菜85瓶;鯤70瓶;綠草茵茵50瓶;吃飯睡覺打豆豆44瓶;可可愛愛的我30瓶;吸貓才是日常、莫莫28瓶;蟹大亨26瓶;晨椿21瓶;妄想逃、痕總、行雲走戉、南方有魚20瓶;夜鴿18瓶;LiLian_如藝15瓶;2422218012瓶;墨xyz、民政局搬來了_(._.)_、朝秦暮楚.、308乖乖、妖妖靈、bzmm1100、路人·辛、漣包子、可達鴨的幸福生活、5603691210瓶;橘貓呀5瓶;時光、竹悠、海不揚波浴日晴、謹2瓶;麓辻、茶白、琳、璿璣、萌萌噠小葵、lojary、王王、咖啡豆、天晴無雨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