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海瑞說道:“海大人請稍等,本王馬上去寫奏疏。這份奏疏也不用海大人秘密送往京城,大張旗鼓的呈遞就可以。事無不可對人言,本王沒有什麼好隱瞞。”
“本王對大明、對陛下一片忠心,天地可鑒!隻希望海大人派人以六百裡加急把這封奏疏送往京城,一定要第一時間讓陛下看到。”
“王爺放心,臣明白。”海瑞點了點頭說道。
這件事情乾起來,德王沒有什麼心理負擔,無非就是清查土地而已。
隱匿的田地查出來也沒有什麼處罰,隻不過就是多納稅,算不上什麼大事。多交的稅可以從佃農那裡多收,沒什麼大不了。
海瑞看著要走的德王,連忙說道:“王爺,這件事情有小人作祟。如果王府還有隱匿的土地,怕是不太好。”
“如果王爺願意在信中說明,並表明願意把土地獻給陛下,為天下人做個表率,彌補國庫的不足,相信陛下必定大為歡喜。”
海瑞說的很平和,但是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在場的人都不敢置信的看向海瑞。
誰也沒想到,海瑞居然敢說這樣的話,尤其是跟著海瑞一起來的人。
這膽子太大了。
在改革問題上,海瑞和張居正有根本性的衝突,原因就是他們兩個人的改革政策不一樣。
張居正要溫柔得多,清查田地、重新登記魚鱗冊,然後按照魚鱗冊收稅。
土地是在地主的手裡,還是在百姓的手裡,張居正不在意,隻要讓土地納稅就可以了,然後將土地的稅改為一條鞭法,這樣朝廷可以收銀子。
可是在海瑞看來,這就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查出來的那些隱匿土地,絕對不能這麼給他們登記造冊,而是要讓他們把這些土地全部清退,全部收歸國有。
這些收歸國有的土地,強占民田的要還給老百姓;沒有人要的無主田地要收歸官府,所有作為官田租給窮苦的老百姓種,如此才能夠讓老百姓有好日子過,才能夠從根本上扭轉國用不足的問題。
這樣才能讓百姓有條活路,不然隻能是適得其反。
你是多收了賦稅,可是那些擁有土地的大戶,他們會自己承擔賦稅嗎?
他們不會,隻會把賦稅轉移到佃農的身上。這樣一來,佃農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一定會產生大量的流民。
一條鞭法收白銀的操作,又給了那些富戶大發財的機會。隻要在交稅的時候打壓糧價,讓百姓以極低的糧價把糧食賣給他們,等到過了交稅期之後再抬高糧價,一進一出都是賺錢。
老百姓交不起稅的時候,就會賣地。
為什麼交不起稅?
因為一畝地產出來的糧食賣來的銀子還不夠交一畝地的賦稅,糧價被富戶打下來了。
怎麼辦?
隻能賣地,隻能遍地流民。
所以海瑞就覺得張居正的策略就不行,沒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而海瑞要乾的事情就是把這些隱匿的土地沒收,至少也要還給老百姓。
這一次,海瑞要在德王的身上實行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