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17章(2 / 2)

邵箐點頭:“避過這一陣就好了。”

嚴查嚴搜勞師動眾,不可能長久持續的,隻要沒有任何音訊,過了開頭這一陣,就徹底過去了。

……

魏景和邵箐很快趕上了寇家驢車,二人也算速去速回,前後不足一個時辰,寇家人包括顏明仿若無事,隻除了寇月好奇問一句,被邵箐糊弄過去了。

未到天明,抵達隔壁的安縣,寇玄沒打算進去,畢竟兩縣鄰近,官吏間多有交好。

安縣周邊的鄉鎮倒有客店,但大半夜投宿目標太大,也沒去,一行人找了個隱蔽之處咪一下,等待城門開啟。

魏景表示,人多,驢車一輛不夠,需添置。

這年頭畜力頗金貴,他也不讓寇家出,自己掏錢,進城購買的任務就交給顏明,在場身份最安全就是他了。

錢銀現在二人不缺,離開孫嶸外書房時順手取了好些,反正不拿的話,也就便宜了孫綜的弟弟們而已。

驢車又購置了一輛,寇玄顏明袁鴻輪流趕,至於魏景就和邵箐則待在後一輛驢車上,明麵給的說法是傷勢未愈。

大家很自然接受了,包括寇玄,他仿佛忘記了昨夜所見。

踢踢踏踏,兩輛半新不舊的驢車上路,向西往數裡外的平陶縣而去,混在商隊旅人之中,很不起眼。

看過那紙公文以後,邵箐就有心理準備,然實際上,搜查力度比她想象中還大。

離了安縣,拐向大路,逐漸接近繁華的大縣大城。兵卒民夫,一撥接著一撥,挨家挨戶拍門,荒郊野地也一字排開篩,從沿江蔓延向內陸。

平民百姓也相當有積極性,因為懸賞,凡舉報墜江者或重傷外地人的,核實後一律賞百金;要是運氣好正中目標的,那就更了不得了,賞萬金,封關內侯。

簡直就是一條通天梯。

不少民夫跟著兵卒一起搜,路上農人百姓議論的都是這個話題,個個眼觀六路,熱情高漲。

魏景透過邵箐挑起的簾子縫隙,冷冷看著這一幕,雙目含冰。

這些就是他曾堅定守衛的大楚百姓,拋頭顱灑熱血在所不惜,一身傷痕,如今卻是紛紛圍捕他。

“他們不知詳情。”邵箐忍不住低低地說。

魏景不置可否,隻問:“頭可還疼?”

“不疼了。”

邵箐摸摸鬢角淡下去的淤青,一時也不知怎麼繼續勸解,歎息過後,隻慶幸寇玄和寇家人經住了第一波考驗。

驢車繼續前行,各關卡和道路節點也很嚴格,重重設卡,本地外地,商隊農人,無一例外排隊候檢。

“前麵怎麼回事?”

邵箐挑簾一看,隻見隊伍排了足足幾裡地,哨卡很多,好幾重一字排開,不斷有人車被引著過去接受檢查。

這種搜查力度,根本不可能避開,旁的不說,隻要一揭魏景衣襟,鎖骨兩處結痂的傷口就跑不掉。

可是繞路吧,隻怕每條路都這樣的了。

邵箐收回手,眉心緊蹙:“咱們要回去嗎?”

“不必。”

魏景道:“我下車,自能過去,我在前頭等你。”

至於為啥這回他沒說帶上邵箐,原因有二。其一,光天化日之下潛過關,一人還好,兩個人摟抱在一起目標實在太大,很難保證不被瞥見。

另一個則是最重要的,邵箐目標小,且她又購置了妝粉,隻要不和魏景站一起,她有自信能蒙混過關。

魏景看過她的化妝效果,還挺放心的。

否則他為穩妥計,大概會決定晚上再行動。

邵箐覺得這樣不錯,一路上關卡肯定少不了,要是每回都隻能等晚上太麻煩了,畢竟還有寇家。

魏景低低交代幾句,無聲下了車,離開又長了一截的車龍。

後麵的人倒不奇怪,畢竟人有三急,離開解決的人也挺多的。

邵箐目送他背影消失後,放下簾子,又掏出手鏡補了補妝。她現在是個皮膚微黑泛黃的少年,眼角耷拉,嘴巴大了好些,鼻子也不如之前挺,兩頰有不少雀斑。雖看著不醜,但很之前相比,卻差得極遠。

估計邵氏的親爹媽來認,都是認不出來的。她十分慶幸上輩子的興趣廣泛,果然技多不壓身。

隨著長長的隊伍慢慢向前,終於輪到邵箐了,前麵顏明趕的驢車已被引了去另一邊,兵卒吆喝著寇玄,讓他趕車上前,車上的人統統下來。

邵箐跳下車。

寇玄驟見吃了一驚,隻他如魏邵二人預料中一樣,沒有露出絲毫破綻。

一層層過了檢查,終於成功過關。

邵箐登車,寇玄沒問,驅趕驢車緊跟顏明,兩車隨已通關大部隊一起往前走。

走出一段,魏景無聲無息回來了,有些緊張的邵箐鬆了口氣,露出笑臉。

她啟唇剛欲低聲問話,不想,卻忽聽見一陣馬蹄聲從前路疾奔而來。

馬蹄聲噠噠,十分利落,急促有力且密集,來的是馬隊。

邵箐眉心登時一蹙。

要知道馬匹在如今可是很金貴的東西,屬於戰略物資,沒有背景的富商一匹都不可得,更甭提結隊了。大批馬隊出現,最可能就是軍隊。

她連忙掀起一線簾子,往外窺去。

一水兒毛色油亮的駿馬,鞍上騎士甲胄分明,隨著一紅甲將軍疾奔而來,果然是軍隊。

這數百軍士是來監督搜卡的,顯然現況讓紅甲將軍不大滿意,他翻身下馬後厲聲訓斥幾句,又令手下軍士分發畫像,按畫像仔細對照。

原來的縣卒唯唯諾諾,忙瞪大眼睛,對著人臉仔細打量。

排查的重點項目立即變了,更多人手被抽調去比對畫像,導致其他項目潦草了不少。

譬如,寬衣察看鎖骨。

邵箐心中立即升起一種古怪的感覺。

雖知這是毛筆繪的畫像而非照片,臨時大量趕工,畫師手藝參差不齊,又非對照第一份肖像臨摹的,她看過通緝令,最多也就和魏景有兩三成相似,收拾一下就認不出來了。

看似嚴謹依舊,實則漏洞一下子多出許多。

怎麼回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