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找李世民求證去(1 / 2)

張諾這次是真的不敢亂來了,慢慢的把書重新看了一遍,不再是跟以前一樣翻簡介,囫圇吞棗看了點東西就算數。

這次他真的是抱著做學問一般的心態認真的看了起來,他很想從這本書裡找到,原本曆史上突厥戰爭的始末,搞清楚裡麵的關鍵節點,隻有這樣,他才能讓大唐立於不敗之地。

結果一看才發現,原來自己不知道的東西還真的很多啊!

按照書上的記載,在貞觀二年的時候,突利可汗向唐朝陳述遭到頡利可汗的攻擊,請求援助。

李世民這人便說:我與頡利可汗有盟約,又與突利可汗結拜為兄弟,兄弟有難不可不救,怎麼辦?兵部尚書杜如晦說:夷狄不講信義。我雖守約,但他們常背盟。今他內亂而擊之,是他自討滅亡。

於是李世民詔令將軍周範駐守太原備戰,頡利可汗也擁兵窺視。有人建議修築古長城,再調百姓充實要塞。但唐太宗認為,當時災難頻發,而頡利可汗與突利可汗不和,互相攻殺,突厥勢必要滅亡,不需要築障實塞。

突厥人粗疏少謀略,頡利可汗曾得到漢人趙德言,賞識其才能,十分信任他,趙德言漸掌國政;頡利可汗又將某些政權交給各胡人部族,卻不用自己宗室中人。每年興師入侵唐朝邊境,其下屬不堪其苦。胡人秉性魯莽,多次言而無信,號令常變。此時災荒,征收苛重,各部落均生二心。

到了貞觀三年,突厥屬部薛延陀自稱可汗,派使者來告唐朝。唐太宗詔令兵部尚書李靖攻擊馬邑,頡利可汗逃走,九個俟斤帶兵降唐,拔野古、仆骨、同羅各部以及霫、奚的君長都入朝。

緊接著唐太宗詔令並州都督李績從通漠道出兵,李靖從定襄道出兵,左武衛大將軍柴紹從金河道出兵,靈州大都督、任城王李道宗從大同道出兵,幽州都督衛孝節從恒安道出兵,營州都督薛萬淑從暢武道出兵,共六總管兵十多萬,均由李靖指揮討突厥。

李道宗在靈州與突厥接戰,俘獲人畜數以萬計。突利可汗及鬱射設、蔭奈特勒率領所部投降唐朝。唐軍每日均有獲勝。

而到了貞觀四年正月,李靖屯駐惡陽嶺,夜襲頡利可汗,頡利可汗驚懼,遷牙廷至磧口。大酋康蘇蜜等人帶著隋朝的蕭皇後及楊政道投降唐朝。頡利可汗困窘,退守鐵山,兵眾還有好幾萬。

頡利可汗派執失思力來唐朝,假裝謝罪,請求歸降。唐太宗詔令鴻臚卿唐儉、將軍安修仁等持節前往撫慰。李靖知道唐儉等人在突厥,頡利可汗定鬆於戒備,於是乘機襲擊,大獲全勝。

頡利可汗騎著千裡馬,獨身逃奔沙缽羅設阿史那蘇尼失處,途中被行軍副總管張寶相擒獲。阿史那蘇尼失率眾投降唐朝,東突厥滅亡,唐朝收複定襄、恒安地,開拓國境直至大漠。

以上就是從貞觀元年開始的史料記載了,當然了,這裡麵記錄的那些話,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說的那些話,張諾一句都不信。

作為李世民的朋友,張諾對這個表麵上一本正經的帝王太熟悉了,這孫賊最好麵子,史書上隻要是關於他的記載,他總得想辦法美化一下。

所以,彆看史書上記載的他說得多麼偉光正,可實際上說不定他當時的原話是咱麼一起弄死頡利或者找個法子弄死他之類的,然後到了史官那裡被變著法的用春秋筆法給美化了。

張諾太清楚李世民那臭德行了,所以,他看史書總是選擇性的把李世民的話給跳過去,太刺眼了,那狗賊會有這麼好心才怪了,還什麼結盟了不能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