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因為魏大郎和張氏瞞的緊,所以魏若並不知道秦星雲和魏七娘之後發生的那些衝突。
她回來後自覺暫時沒什麼要緊事了,就繼續自己的養胎生活了。
幸好離恒哥兒和毅哥兒成親還有兩年,他們的婚事可以慢慢籌辦,不然的話,她現在估計也沒有心思養胎了。
恒哥兒和毅哥兒訂親之後比以往更加沉穩了一些,且啟和帝說他們雖得了官職,可到底年齡還小,應當趁著少年時期好生讀書,練武才是。
因此他特派人到國公府來告訴恒哥兒和毅哥兒,讓他們仍舊每隔幾日進宮同上書房的先生們請教學問,其餘時候仍在家裡讀書。
因此兩個男孩自開年後,就一直窩在家裡讀書,練武。
他們也都大了,且有李浩淼和先生們操心他們的學業,因此魏若並不十分的關注他們。
至於晏哥兒的話,他還處於一種瘋玩瘋跑的年紀,成日裡就喜歡跟在五皇子後麵玩,由此還引出了一段趣事。
五皇子今年已經快四歲了,啟和帝覺得他應當啟蒙讀書了,就讓人在上書房收拾了個房間出來,由翰林院的一位學識淵博的翰林替五皇子開蒙。
晏哥兒因為年齡還不夠,啟和帝便也沒讓他跟著過去。
於是五皇子過去讀書的時候,晏哥兒隻好自己待在景和宮。
他到底跟五皇子在一起瘋玩慣了,自是有些不習慣。
五皇子也不習慣和晏哥兒分開。
他們兩個小人兒不知道怎麼商議的。
五皇子竟在某一天上學時將晏哥兒帶到了上書房。
五皇子和晏哥兒夜裡是在一處歇息的,他起來後說晏哥兒還沒起床就不讓晏哥兒的奶娘進來伺候。
奶娘自然也不敢進去。
等他在裡麵收拾妥當後,就說自己腿疼,讓抬轎子的小太監把轎子抬到了殿門外。
之後,他又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支開了宮人們,趁著宮人們一個不注意,晏哥兒就悄悄的鑽到了轎子裡。
他們走後,晏哥兒的奶娘還進去看了一眼,她看到床上那一處鼓著,隻以為晏哥兒還沒有起來,便也沒進去打擾他。
直到五皇子身邊的小太監過來回貴妃說五皇子把晏哥兒帶到了上書房。
眾人才知道晏哥兒沒在房裡。
貴妃近日身子有些乏力,所以這段時間都起晚了一些。
她起來後聽宮人們說五皇子已經上學去了,晏哥兒還沒起來,就也沒有多想,隻令宮人們不要打擾晏哥兒。
哪想到五皇子那邊的太監竟過來說晏哥兒也跟到上書房去了。
貴妃連忙帶著宮人們去了五皇子的殿內。
果然,晏哥兒並不在裡麵,那被子裡塞的是五皇子的枕頭。
晏哥兒的奶娘嚇的臉都白了,連忙跪了下去。
貴妃因聽小太監說五皇子不許他們把晏哥兒帶回來,便一麵命人去乾清宮請陳福,一麵繼續問這是怎麼回事。
小太監就說那抬轎子的小太監們雖然覺得轎子比往日重些,可也沒有多想,等到了地方,五皇子就把晏哥兒從轎子裡牽了出來。
晏哥兒的衣服是五皇子替他穿的,還有些帶子都沒係好,頭發也鬆鬆散散的。
五皇子身邊的大太監平安見狀一下子傻眼了,他一麵親自幫晏哥兒整理衣服,一麵跟五皇子商量,把晏哥兒帶回去可好。
五皇子不願意晏哥兒回來,晏哥兒也不願意離開五皇子。
平安拗不過五皇子和晏哥兒,又見翰林院的翰林快要過來了,便一麵把五皇子和晏哥兒往房內領,一麵讓人過來通知貴妃。
貴妃知道後又是好氣又是好笑。
可她一個宮妃不好往上書房跑,她身邊的宮人們又震懾不住五皇子,因此她使人通知陳福後,就坐在景和宮等消息。
貴妃派去的小太監到乾清宮的時候,陳福正在殿外伺候著。
今日沒有大朝會,因此啟和帝並沒有上朝,隻把幾個心腹大臣叫到了乾清宮商議政事。
陳福認得貴妃宮裡的所有太監,他看到那小太監過來,疑心是五皇子出了什麼事情,也不敢怠慢,便趕緊走了過去。
小太監和陳福說了五皇子把晏哥兒帶到上書房之後,陳福頗有些頭疼。
五皇子和晏哥兒,一個是陛下的心頭肉,一個是貴妃的掌中寶。
這兩個孩子又十分的調皮。
五皇子沒入學前,成日裡在宮中瘋跑瘋玩,不是折了禦花園裡陛下喜愛的鮮花,就是打碎了太後宮裡的花瓶。
偏偏陛下十分的喜愛五皇子這個幼子,連帶著也對晏哥兒愛屋及烏。
五皇子和晏哥兒做了這許多事,他不僅不責怪他們,還對朝臣說小孩子多動一動身子才會壯實。
也是因為知道啟和帝對五皇子和晏哥兒的態度,陳福才會覺得頭疼。
若是換做旁人,他還可以嚇唬一下他們,可他若是敢嚇唬五皇子,隻怕陛下會立馬賞他幾個板子。
陳福想了想,走到在簷下等著的徒弟身邊,和他吩咐了幾句話。
啟和帝和朝臣們談到一些事情,原本有些不甚開心,抬頭就看到陳福不知道嘀嘀咕咕在說些什麼。
他就揚聲問陳福:“這是怎麼了?”
陳福沒成想啟和帝看到了他的舉動,他連忙快步走了進來,然後悄聲對啟和帝說了五皇子和晏哥兒的事。
“這孩子。”啟和帝聞言失笑出聲,他對陳福道:“倒有些我小時候的模樣了,你去和上書房的人說一聲,就讓晏哥兒留在那裡陪五皇子吧。”
陳福沒想到啟和帝對五皇子竟如此寬容。
走在去上書房的路上的時候,他忽然想到了大皇子和二皇子等人初入上書房的情景。
陛下對那幾位皇子可沒有那麼寬容。
有了啟和帝的準許,晏哥兒自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和五皇子一起去上書房了。
可他到底年紀小,正是坐不住的年紀,不過去了幾次便不願意去了。
倒讓五皇子生氣了一番,還跟貴妃說他日後再也不同晏哥兒玩了。
貴妃聞言笑的不行,恰巧魏若當時正在宮裡,她早就想把晏哥兒接出宮了,聞言便對五皇子說,不然她把晏哥兒帶回去。
五皇子聞言頭搖的撥浪鼓似的,他當即鬆開了貴妃的手,抱著正在喝果露的晏哥兒不肯撒手。
貴妃見狀也對魏若說,她手上事情多,還是把晏哥兒留在宮裡,這樣五皇子上學去了,也好有個人陪她。
魏若聞言隻好應了。
也因此此次魏若懷孕,倒也不用太操心晏哥兒。
接下來就是兩個女孩了,她們現在差不多快六歲了,於學業上已經練完了《三字經》、《千字文》這些啟蒙的書。
琴棋書畫這些東西也都各自撿了自己喜歡的學了起來。
這其中潤姐兒因為更喜歡練習武術的緣故,便比橙姐兒的身子要壯實一些。
這兩年,橙姐兒每逢開春或是季節變換時都要病上一場,潤姐兒卻連聲咳嗽都沒有。
也因此,老太君和老夫人便將泰半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橙姐兒的身上,每逢換季時,都親自盯著橙姐兒飲食。
魏若一開始還擔心潤姐兒會因此吃味,哪知道人家根本顧不上這些。
她本就是個喜愛交際的性子,不像橙姐兒那樣,大半的時間都喜歡自己待著。
自能出府做客後,潤姐兒就交了好幾個手帕交,小姐妹之間經常你到我府上做客,我到你府上做客。
因潤姐兒結交的這幾個手帕交都是安國公府相熟人家的孩子,因此老太君和老夫人以及魏若等人也不攔著她。
隻除了京裡有大事時不讓她出門外,其餘時間都隨她去了。
潤姐兒的性格也越發的開朗了,每日裡都是笑眯眯的,倒讓景王妃和世子妃看了喜歡的不行。
兩人都說潤姐兒這樣的性子很有福氣。
魏若和老太君及老夫人見景王妃和世子妃都很喜歡潤姐兒現在的性格,自然更不會拘著她了。
不過她們到底快六歲了,老夫人前兒個還把魏若叫了過去,說女孩們現在該學習一些禮儀了。
貴妃也說自己從宮內尋了幾個嬤嬤,問魏若打算什麼時候讓外孫女們學習禮儀規矩。
其實按照京裡的規矩,孩子們去歲就應該學習規矩禮儀了。
不過魏若想著她們自在的日子也沒有幾年了,便又推遲了一年。
不過今年是再也拖不得了,因此老夫人和貴妃一問,魏若就說等嬤嬤們進府後就讓孩子們學規矩。
老夫人見魏若懷孕,便說她會管女孩們學習規矩禮儀的事情,讓魏若不要再操心了。
魏若見狀便也應了。
因此她自懷孕之後,著實沒有什麼可操心的事情了,隻每日吃了睡,睡了吃便罷了。
如此從瑞陽侯府回來後不過十幾日,魏若整個小臉都被養的白裡透紅的。
李浩淼和老太君等人看到她這副模樣都很喜歡。
不過魏若這裡過的開心,瑞陽侯府那裡又出了些風波。
那日瑞陽侯為魏八郎舉行完宴會後,又說要帶著全家去拜佛。
瑞陽侯夫人的那些姐妹們聽說後,自也要帶著家人們過來搭個便車。
魏大郎和張氏見狀就把魏元娘這些姐妹也叫過來,隨她們一起去寺廟拜佛。
魏元娘和魏二娘以及魏七娘等人都是魏大郎的親姐妹,他讓人過來叫她們,她們自然也不會不給他這個麵子。
待到到了正日子,魏元娘和魏二娘以及魏七娘等人先是乘著各自的馬車,到了瑞陽侯府彙合。
隨後她們便要坐瑞陽侯府的馬車一起過去郊區的寺廟。
因著按著年齡,魏元娘和魏二娘已經坐了一輛馬車。
魏七娘就想坐到她們後一輛的馬車裡。
哪想到秦星雲看到魏元娘和魏二娘等人坐到了前麵的馬車上,而自己的妹妹和表妹竟坐到了後麵的馬車上,便心生不滿。
他領著自己的妹妹搶先魏七娘一步,讓她們坐上了魏七娘原本想要坐的那輛馬車。
魏七娘見狀就是一梗,她剛想同秦星雲分辨兩句,就看到
她再轉眼一看馬車裡秦星雲的妹妹和表妹明明占了便宜,卻做出了一副自矜的模樣,似是等著自己與她們這個混賬的哥哥爭執,反襯的她是個麵目可憎的婦人,她們卻是冰清玉潔的姑娘了。
思及此,魏七娘再度閉上了嘴,她一言不發的去了後麵的馬車。
恰巧魏八郎看到了這一幕,他見自己的親姐姐被擠到了後麵,而秦星雲一個男人卻帶著兩個表妹占了魏七娘原本的馬車後,臉色就是一黑。
一群狗仗人勢的不要臉的東西。
等坐到馬車上的時候,魏八郎猶有些不舒服,特彆是他想到秦星雲針對魏七娘可能和前些時日魏八郎為其解圍有關後,心中就更不舒暢了。
同時他也對魏七娘有些愧疚,等到
魏七娘正在和魏元娘說話,看到魏八郎過來,兩人都衝他露出了一絲和善的笑意。
魏八郎原本相對魏七娘說聲抱歉的,但他見這位姐姐此時已是麵色坦然,似是並未將剛剛那事放在心裡後,便也按下不提那些事了。
他轉念後便和魏元娘及魏七娘說了些生活中的趣事。
魏七娘看他說話似是有些才氣的模樣,又是正經的秀才公,便笑著對他道:“我們家二哥兒哥還沒取大名,你姐夫也是個粗人不懂這些。不如你回去翻翻書,幫我們二哥兒起個名字吧。”
魏七娘的夫婿蘭允前兩年走門路在城門衛那裡坐了個七品小官,這官雖小,俸祿也不是很多。
可蘭允做事認真,為人又熱情,倒是頗為積攢了一些好人緣。
魏七娘也是個勤儉持家的,去年的時候,她不僅又生了個兒子,還把公婆去時分給她們這一房的私產拿出來,連同自己的嫁妝一起在南門街那邊買了個鋪麵。
那鋪麵雖小,位置也不是很好,可每年的租金卻也夠她們一家的衣食嚼用了。
且魏七娘到底是瑞陽侯府出來的女孩,又有幾門好親戚,那租她鋪麵的店家非但不敢賴她的租金,還時不時的送些鄉下莊子裡送來的瓜果蔬菜給魏七娘。
因為魏七娘的夫婿是城門官,和坊間巡查的城門衛關係也很好,那些地痞無賴們礙著蘭允的麵子也不好上門去鬨事,最多就是每月交些保護費也便罷了。
魏七娘的日子眼見著也過起來了,這心境自也與以往不一樣了。
若是當初在閨中時,她被秦星雲及其姐妹這樣的人欺負了,她定會鬱鬱個幾天。
可如今,魏七娘卻渾不將這些事放在心裡了。
她解決了生存問題後,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如何教子了。
她大兒子寶哥兒雖然還不到三歲,可她眼瞅著他隨她們夫婦,也不是個能讀的進去書的。
但二兒子就不一樣了,他自出生以後就很安靜。
魏七娘在兩個兒子小的時候,都拿著千字文在他們麵前讀過。
寶哥兒是一向沒什麼反應的,但二兒子卻聽的十分的專注。
魏七娘和蘭允就覺得這個二兒子是個讀書的料了,她們渾然忘了自家二兒子隻是個小嬰孩。
魏七娘和蘭允夫婦看到魏元娘、魏三娘和魏四娘都供了自己的兒子讀書,且就連裡麵資質最為愚鈍的魏四娘的兒子都讀了個秀才的功名出來,自是也想讓自家二兒子讀書。
也因此,在魏八郎中秀才的消息傳出來後,魏七娘和蘭允夫婦就起了親近這個弟弟的心思。
上次在侯府,魏七娘之所以為魏八郎解圍,也是因著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