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拿下中海集團債轉股項目的消息在業內掀起驚天駭浪。
中海集團是大型公字號企業,資產規模近400億元,但由於經營不善,連年出現巨額虧損,負債已突破紅線,瀕臨破產。然而,這樣一家大型公字集團破產倒閉遠不是破產清算、關門大吉那麼簡單,光是遣散安置上萬名企業職工和償還債務,就能引發一波大動蕩。
中海債務高達360多億,其中單是商業銀行的有息貸款就有250多億,涉及了大大小小十幾家銀行,還不算上Z-F平台融資這些欠款,這樣的巨無霸要破產,那些貸款行第一個不同意。
坊間關於Z-F計劃讓中海債轉股的說法已經傳了快一年。而按照慣例,公字號企業的債轉股工作都是有所屬的GZW來執行,一般操作是GZW臨時成立一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貸款銀行和其他債主手裡的不良貸款,再把這些債務變成股份,進而控股這家企業。
簡單說,就是投資公司幫企業還了外債,而企業出讓股份來抵債。
由於債轉股過程中涉及各種繁瑣的程序和工作,光靠GZW的人力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這些年,但凡涉及公字號,GZW都是委托同屬公字號的機構來承接,而像中海這樣的巨無霸,更是隻能華金和華融才有資格接觸。
所以,GZW這條短短100字的公告,如一道驚雷閃電,劃破天際。
天幕之下,每個人都知道——要變天了!
“以中海的體量,KR至少在半年前就開始在爭取了。”電話那頭的章牧之很是佩服,“這麼大的項目,居然一點風聲都沒透出來,他們是真厲害。”
剛剛拿下外管試點的章牧之深有體會,要打破既定規則,打破特殊權利,需要作出多少的抗爭和努力,而其中保密工作是首要。
因為,一旦透露出半點風聲,那些既得利益者就會瘋狂地捍衛自己的特權,咬死他們。
外管資金尚屬是還沒有人吃的螃蟹,華融華金也好,其他機構也罷,都不知道這裡麵到底是什麼滋味,但公字號債轉股,是出了名的肥得流油,要從一直獨享美味的公字號嘴裡搶出這塊肥肉,更是難上加難。
和章牧之一樣發出感慨和敬佩的還有尹珊。她的個人賬號幾乎同一時間就轉發了gzw官網的這條消息,配文是——終於!!期待!!
她是近期網絡紅人,消息一發出就引起圍觀。但與之前曝光的海外並購亂象相比,大部分吃瓜群眾既不知道中海,更看不懂什麼是債轉股。不過,她獨具一格的四個字和四個感歎號迅速讓大家浮現連篇和熱火朝天地討論起來。
有人問:“有懂的能科普一下嗎?”
有人猜:“這個KR是不是做了一件特彆了不起的事,所以珊女王說期待?”
有人盲目隨從:“我管她什麼意思,女王轉我就轉,女王期待的就是我期待的。轉!”
……
接著,科普的,爆料的,發表感想的紛至遝來。但是,到了晚上,紛雜的各種聲音漸漸彙成了兩個主流:一股是在激烈討論KR到底是怎麼乾掉公字號,搶到這塊肥肉?另一股則是在期待KR到底要如何做這個項目。
就在輿論喧囂中,KR在官網轉載了這條消息,同時發布公告:春節過後,KR將擇期召開中海集團債轉股首輪方案討論會。
“這麼快就出方案了?”
業界又是一片震驚。而且,有人漸漸咂摸出一點味道,“你們有沒有覺得KR在謀一盤大旗?”
“我也感覺到了,尤其結合他們近期的動作和軌跡。”
短短兩個月,KR先後兩次突破公字號的銅牆鐵壁,一次次打破業界的陳規。
“其實,除了KR,還有一家也很微妙。”有人提醒。
“鴻升。”人們異口同聲地給出答案。
同樣不足兩月,同樣兩次突破對外資機構限製和監管,同樣是和公字號搶肉吃。
“我有一個很大膽的預感。”有人遲疑地說,“KR和鴻升會不會謀的是同一盤棋,而且他們聯手在搞。”
此話一出,立即遭到好幾聲反對。“不可能,他們兩家為了雲衍搶成那樣,怎麼個聯手?”
“對呀,我聽說現在KR還在想方設法阻攔鴻升入局。”
不過,也有不同看法的:“聯手和搶生意理論上不矛盾。”
“你也說是理論上,一般人哪裡做得到,這邊剛打得頭破血流,那邊立馬摟著肩膀哥倆好,想象也不現實,反正我是做不到。”
“會不會打給大家看看,做戲而已?”
“也不是沒這個可能,那就得看董事會上兩家怎麼演了。”
“不用等董事會,據說鴻升今晚和MG談判,晚點看談得怎麼樣就見分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