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縣令發瘋了(2 / 2)

雖然颶風的影子還沒有,但縣令說有那就有吧。

古有趙高指鹿為馬,今有蕭翀指天斷災,收刮民脂民膏!

一車車的粟米在眾目睽睽之下送

進縣衙。

眾人都認為進了縣衙那就是縣令的了,甚至張、史兩家也是這麼認為的。

與此同時,一封封的舉報受賄信件,在粟米裝進縣衙的第一天起,就被各家族捏在了手裡,就等蕭翀發完瘋,解除鄮縣通往外地的各官道封鎖後,就送出去!

今年的績效考核,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大家各懷鬼胎,收禮的人很高興,送禮的人也很高興,皆大歡喜。

林婉婉表示,她就看看熱鬨。

自己可是從五品的鄉君,可以不買縣衙的賬。

所以林婉婉是堅決不會給蕭翀送糧的,不稀罕登上牌匾,一個現代人還能被古代人用這種雕蟲小技綁架住了?!

不就是揚名嘛!如今十裡八鄉儘是她的傳說!

等番薯、玉米、土豆等等農作物在全望海鎮、全鄮縣、全越州乃至全大唐傳播開,她必將名動天下,可不比刻在小溪鎮門樓牌匾上強多了。

雖然林婉婉可以不在乎縣衙的號令,但她得幫林族長分憂啊。

於是林家莊剛趕工造好的那座工坊,就成了周邊住危房的同鄉避難所。

大唐百戶為一裡,五裡為一鄉。

林族長和同一個鄉的其他裡正關係都可以,有兩個還是他曾經的戰友,何耆老更是他們的頂頭上司,大家抱團取暖共度難關很正常。

眾人帶上兩日口糧,拖家帶口地來林家莊,在工坊裡麵打地鋪。

現在整個鄮縣都做好了迎接颶風的準備,它要是不來那都不合適。

說實話,蕭翀的這一套挺像是後世抗台風套路的。隻是後世大家都是「公仆」,對住危房的會好言相勸著轉移,而不是粗暴地付諸暴力。

林婉婉現在已經有點摸清蕭翀的思路,他做什麼事都不愛跟底下老百姓解釋。

基本上是把治下所有百姓都當成愚民對待,反正是好是壞都聽他的就對了。

他和他的幕僚及下官做出的決定,那就是最好的決定,是聰明人的選擇,愚民跟著走就是了。

林婉婉還是挺佩服蕭翀的膽量的,就是千年後的氣象局,台風會不會登陸某一地,也不可能提前七天預測出來的。

關於台風,提前24小時的預報誤差都有110公裡,4時的預報誤差就有160公裡左右了。提前六七天?嗬嗬,說不定誤差是一個省份。

蕭翀怎麼就敢這麼大動乾戈地轉移老百姓呢?雖然是防患於未然,做好準備肯定比不做好。但萬一白忙一場,不是損了他神機妙算的名頭嗎?

/90/9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