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春天就是播種的季節(1 / 2)

最近林婉婉找了小溪鎮上頗有名聲的陳木匠,打造沉香家具和黃花梨木家具以及工藝品。她還派孫鋤藥找碼頭的力夫留意往來商船,遇到紫檀木什麼的好料,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她。

孫鋤藥現在每日都往來林家莊小碼頭和鄮縣南碼頭之間,給林婉婉帶來外麵的消息。

孫鋤藥有了林婉婉這位樂安鄉君的財權做後盾,再加上本身的語言天賦,在南碼頭混得是風生水起。

又因為孫鋤藥之前有混丐幫的經驗,如今把這些手段施展開來,很快就集聚了一批力夫及乞丐。

這些人雖名義上不算是林婉婉的奴,但實際上已經算是依附她而存了,跟那些失了田的莊客一樣。

這種插手碼頭地下秩序的事,其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光靠錢和鄉君的虛名肯定是不夠的,還得扯著蕭翀表妹的虎皮才行。

蕭翀正月裡剛拔掉了做香料的王家,殺雞儆猴,連鄮縣當地的豪強士紳都不敢在近期掠其鋒芒,下麵混的黑道又怎麼敢呢,一切都得從長計議。

林婉婉也不白沾蕭翀便宜,她給蕭翀送去了不少幾百年後才會傳入中國的農作物,不止番薯、土豆、玉米這些高產的,還有番茄、花生、向日葵、速生雞毛菜這些好吃的。

當然最貴的還是麒麟寒瓜苗(西瓜,大唐稱寒瓜)。

可四季播種的巨型麒麟寒瓜籽,林婉婉是在現代買種子,然後學會了技術後,再返回大唐自己催芽。

先是浸泡五個多小時的種子,浸種之前先用溫水消毒,接下來的催芽步驟如果是在現代的話,那最好是使用恒溫箱催芽,退一步可以用泡沫箱改造恒溫箱。

但大唐顯然沒這個條件,可也不是沒辦法,林婉婉請三叔公打造了一個木箱,將木箱搬進玻璃花房,裡麵塞滿了稻草,造個古代版恒溫箱。

接著把種子平鋪在濕紗布上,再在上麵蓋上三層濕紗布,一天時間就能出芽,出芽長度為剛剛露白最好,兩至三天就出齊了。

然後再把出芽的寒瓜籽轉移到製作好的河泥板裡,用棉線畫好格子,一格一顆插進去。

一切弄妥後,就等著這些出芽寒瓜籽長成小苗,然後便可以往外賣寒瓜苗了。

在現代林婉婉是八塊錢買來兩百粒種子,自己催芽育苗後往大唐貴族之中賣,林婉婉賣十金一顆,還供不應求!

就麒麟寒瓜的甜度,她賣十金一點都不心虛。當今世界,便是大唐西域也沒有如此皮薄汁甜的寒瓜!

華夏能實現西瓜自由,那可都是農業大師們的功勞!

比如工程院院士、瓜類育種專家吳明珠吳老,紮根吐魯番地區,進行甜瓜地方品種資源的收集和整理,挽救了一批瀕臨絕跡的資源,還建立了甜瓜育種、無土栽培等技術創新體係。

她一生研究培育出西瓜、哈密瓜優良品種有四十多種,為華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重大貢獻。

也令華夏出品的商品瓜不僅能滿足國人的口腹之欲,同時還出口東南亞、北美、歐洲和中東等市場。

如果沒有吳老,說不定現在華夏的普通老百姓,也跟島國和棒子國一樣吃不起瓜。

不得不說,華夏人民真幸福,無論是水稻還是西瓜還是魚子醬啊什麼的,總有那一群特彆厲害的精英,能把這些東西打成平民化、養殖化,讓國際上想高價運作的資本家沒有辦法,讓普通老百姓也能吃得起、吃得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