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洗白白的人有點心吃(1 / 2)

<ins></ins>

中文. 中文域名一鍵直達</p>

跪坐超級受罪,即便屁股底下還有林婉婉專門從現代買了成品當樣品,請鎮上木匠定製了一批用以跪坐的小跪凳,可還是累。</p>

林婉婉自己都累得夠嗆,彆說孩子們了。</p>

像小青玉這樣大的,根本就坐不住,早就已經東倒西歪了。林婉婉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不太嚴厲。</p>

課堂上是分區的,7歲以前的,都在東區,7-8歲的在西區。</p>

東區的孩子也就是幼兒園的年齡,不能要求太多。對於西區,她則會嚴格一些,課堂紀律,也主要是盯著這一片。</p>

第一節文化課上完,林婉婉已經想著要打一張適合垂足坐的垂床了,這跪坐太受罪。</p>

其實跪坐之所以興起,主要還是因為漢以前的文人多不穿褲子(武人要騎馬,還是穿褲子的),大漢時期還流行過穿開襠褲,總之這種著裝,不跪坐很容易走光。</p>

但是窮人,比如農夫、仆役或軍人為了乾活方便,會穿犢鼻褌(相當於內褲)。如此一來,穿不穿犢鼻褌,有時候就像是窮富貴賤之分。那稍微有兩個小錢的,自然也要趕時髦,不穿田舍漢們才穿的犢鼻褌啦。</p>

可林家莊家家都窮得差不多,連田舍漢的檔次都還夠不上,是漁民呢。既然如此,何必學文人跪坐受罪呢!</p>

林婉婉自我解釋了一番後,帶著孩子們排隊去廚房洗手。院子裡新打了一口井,取水很方便。</p>

孩子們第一次見到雪白的兒童香皂,好奇不已,小青玉便驕傲地給大家做著示範。</p>

“要把小手洗白白,才能吃東西噢,要不然會生病。”小青玉脆脆的聲音在一群蘿卜頭中間響起。</p>

等孩子們嘻嘻哈哈地洗完回到課堂上時,忽然發現課堂變模樣了。兩張書案並在一起,上麵放著幾個瓷盆和白麵。</p>

林婉婉道:“今天的第二節課呢,就是教大家做胡餅,每人都是四個的量,你們親手做好,可以帶回家。”</p>

林婉婉準備的是現代冰皮月餅預拌粉,做好就可以直接食用的。選擇這樣東西,是為了應景,而模具也是她特意定製的木頭盒子模具。</p>

華濃和雲裳把開水提上來,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跟著林婉婉一步步做著胡餅——大唐目前還不叫月餅,叫胡餅。</p>

有句作者不可考的詩“應將胡餅邀蟾蜍”,裡麵的胡餅,說的就是後來的月餅,據說月餅這個名稱是楊玉環改的。</p>

等小家夥們把胡餅做好,一個個都饞的不行了。可林夫子說了,這個胡餅是他們可以帶回家的,所以大家都忍住了沒吃,要等回去讓全家一起分。窮人的孩子,有時候比富人家的更孝順、更懂得分享。</p>

做完月餅,就是午餐時間,華濃已經做好了大鍋飯。</p>

大廚除了華濃,族裡還跑來了一個閒漢林震天(外號,因為他睡覺打鼾震天響,喊的時間久了,漸漸沒人記得他本名,除非翻族譜,但多數不識字),非要幫忙。</p>

這閒漢並非懶漢,隻是因為少年時在海裡被鯊魚咬過,受過重傷,傷了元氣,之後就不能再做重體力的活,種田又種不好,父母死後沒人管他,靠族裡一點幫襯,平時去鎮上打打零工(做不了重體力活,能打的工也很少),生活得很艱難。</p>

華濃是比較老實的女人,又逆來順受慣了,林震天一纏上來說要幫忙,她就沒辦法鼓起勇氣趕人走。</p>

林震天一見到林婉婉,就點頭哈腰地過來,說隻是來幫孩子們做個飯,說著就要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