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182.做給老師的菜團子(2 / 2)

我的家在東北 隱空人 6442 字 2024-03-26

“楊教授,我是來送食材的。”池俊平麵對教授還是挺老實的。

“啊,那快進來吧。”楊教授搞不清楚這倆人怎麼回事兒,之前明明張玉鶴很不喜歡池俊平的,怎麼現在還讓他給送菜?

張玉鶴正在廚房忙活,聞聲趕緊出來了。“老師,是我讓他來的,他想要蹭飯。”

“哦哦,留下來一起吃吧。”

“哎!”池俊平答應的那叫一個脆生,見廚房不用他幫忙,就在外麵和楊教授聊天。池俊平出身大家,不是肚子裡空空的那種年輕人,和楊教授還真聊的挺歡的。

張玉鶴自己在廚房裡忙活,他讓那幾個手下給他拿來的是棒子麵、幾種菜和肉餡。

這些食材都是從東北運來的,就說這棒子麵,都是當地的好玉米,送來之前才粉出來的,可不是那些不良商販賣的那種劣質貨。

新鮮粉出來的棒子麵帶著糧食的味道,還有玉米特有的清香。可這用來貼餅子、做窩頭的棒子麵看不是純棒子麵,裡麵還摻雜著黃豆麵,吃起來味道香甜適口,根本不用放什麼小蘇打之類的,就是最好的鬆軟味道。

棒子麵放了清水和好,石磨磨成的顆粒大小不一,再加上黃豆麵,鬆軟而不鬆散。

和好之後放在一邊,張玉鶴開始拌肉餡。

張玉鶴要的是酸菜和雪裡蕻,還有白蘿卜。雪裡蕻本來是冬天才有的,要等秋後雪裡蕻收了之後,用大鹽醃製,可也趁著翠綠的時候就吃,也可以繼續醃到整個塌秧。

雪裡蕻本來是冬天沒有新鮮蔬菜時候的替補品,但是現在大家生活條件上去了,吃的好了,肚子裡油水多。這雪裡蕻反而變成了一道清爽刮油的菜。

尤其是夏天,大魚大肉吃的多了難免膩歪,吃上一點這種醃菜,反而有意外之喜。

雪裡蕻在清水裡洗乾淨,切成碎末。酸菜也一樣清洗了切碎,拌好的豬肉餡一分為三,分彆放到雪裡蕻末、酸菜裡,最後剩下的三分之一,則是要放在白蘿卜裡了。

白蘿卜切成粗絲,下水焯熟,在剁碎。

這種活兒張玉鶴是不想乾的,焯熟了放在案板上,直接喊了池俊平來乾苦力。

看著池俊平在旁邊剁白蘿卜,張玉鶴開始包菜團子。

一小塊和好的棒子麵,輕輕排成凹狀,放上滿滿地餡料,慢慢地團成一團,團到餡料都被包裹住。

張玉鶴從小看著孫翠芳做菜團子,知道怎麼樣才能做的皮薄餡大。

餡料不能太鹹,這樣才能多吃菜。外麵也有賣菜團子的,皮比窩頭還厚,隻有中間一點點的餡料,和張玉鶴做的這個沒法比。

“小哥,我們就吃這個啊?”

“嗯,吃這個還不行啊?有飯有菜的。”張玉鶴哼了一聲,將一盆餡包好後,熬上一鍋玉米碴粥,“好了麼?把肉餡和白蘿卜拌勻了。”

張玉鶴手上有勁兒,做團子很快,等池俊平把餡和好,他這邊兩份餡料的團子都包好了。

三種餡料的菜團子足足做了三層籠屜,一層有七八個,一個個有拳頭大,看起來黃燦燦的十分喜人。

醬肉切好,調好醬料,讓楊教授先吃著。張玉鶴來的時候還帶來了兩瓶酒,是郎大爺家的酒,他放在玉鈴鐺裡最早的一批,算算玉鈴鐺裡的時間流速 ,恐怕這第一批酒都已經變成至少五年的陳釀了。

張玉鶴給楊教授斟滿一杯,讓老爺子先吃著,等到時間差不多了才去廚房。

餡料基本都是熟的,隻有裡麵的肉是生的,再加上外皮不厚,蒸上一刻鐘就能熟。為了保險起見,張玉鶴蒸了二十分鐘,又把提前關火的玉米碴粥盛好三碗,讓池俊平都端了出去,這才開始揭鍋。

剛剛正好的菜團子,張玉鶴沒敢碰。

雖然說有夾子,但是那種力度不好掌握,張玉鶴知道自己做的菜團子皮薄餡大,生怕給夾裂了。隻能等稍涼一下,抽下麵的屜布。

屜布已經粘在了菜團子上,輕輕拍了點冷水上去,讓兩者分離,再小心翼翼地放在盤子上。

正好的菜團子比生的時候顏色越發金黃喜人,張玉鶴裝好一盤,池俊平就端出去一盤,三種餡料的菜團子裝了三盤,剩下的都放在蓋簾上晾著。

等他們吃完飯,這些菜團子估計也能涼一些了。現在天氣熱,京城的溫度還有三十度左右,在外麵放著怕壞了,等不熱了要收到冰箱裡。

“怎麼不吃?”張玉鶴忙活完出來,發現兩人都沒吃。

“等你呢,小哥。”

“咦,你喊他什麼啊?”楊教授問道。

“我喊他小哥,這是我哥。”池俊平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

“老師,一會兒給您解釋,先吃飯吧。”張玉鶴看看菜團子,都長得差不多,他也看不出來都是哪個餡的了,唯一知道的是,一個盤子一個餡,不會有相同的。

三個人各自抓了不同盤子裡的菜團子,楊教授將菜團子咬了一口就看到了餡料,是雪裡蕻的。薄薄的玉米麵皮,味道真的不錯,楊教授邊吃邊點頭。

“玉鶴啊,這個味道,比我當年吃的好多了啊。”

“真的啊?那您多吃點!”看老師喜歡,張玉鶴很高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