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 22 章(1 / 2)

一連五日,李衡辭日日下了早朝便會來瑞和樓,也不多言語,駕輕就熟地帶了逸風便往雅閣坐下。

不是看書寫字,便是拿了密報琢磨,時不時還有皇城司的大人來往。

那些小夥計雖說待客已久,冷不丁見了王爺還有那些察子,心底總歸是發怵。

百姓眼裡,這些察子無孔不入,就連你昨日吃了什麼飯菜,去了幾趟茅房都知曉得一清二楚。

李衡辭餓了便點菜,銀錢也從不少給,一張張交子就那麼隨意地從逸風手裡遞出來。

京中常用的貨幣是銅錢,一個銅板就能買下一個燒餅,瑞和樓即便是消費奢華的酒樓,倒也用不著這麼財大氣粗。

另外,逸風一日三趟找了姑娘家喜愛的寶貝,李衡辭過目後便往關明溪跟前送,今日便是宮中庫房的一顆夜明珠。

關明溪眼神都沒有留下,轉身便避開了。

逸風向李衡辭稟報時,雖說麵不改色,他拿著那卷書的手卻微微僵了僵。

容純公主說她喜愛外頭那些個甜甜的糕點,還有甜湯,胭脂、口脂也沒有不愛的,華貴的首飾亦有兩個箱籠,依舊不嫌多。

李衡辭便讓逸風一一記下,日日出去搜羅,再送予關明溪,哪曾想這女子目不斜視,一件也不喜。

他隨口“嗯”了一聲,要逸風回府中,將他書房那副前朝學士遺留的丹青拿來。

逸風未動,梗著脖子抬了抬頭,對上那雙銳利的眼睛後又快速低下,開口道:“王爺,二娘子不是不喜這些東西,是不喜您送的。”

他聲音不如往常鏗鏘有力,虛弱了不少,想來也是並無底氣。

李衡辭兩歲識字,三歲拿劍,樣樣都比他人要做得好,其餘王爺在他麵前像是陪襯一般。他又怎會不知關明溪不是真的不喜?

他知,卻想蒙騙自己不知。

逸風抖落出來之時,向來雷厲風行的善王,手下使著勁兒,那書卷都給捏褶皺了。

李衡辭記得,他和關明溪打小便見過的,可那會兒的她是一個端莊的深閨女子,那雙圓滾滾的杏眼中,是灰敗的。

後來,約莫兩年前,京中忽然有一姑娘,入了百姓的眼,進了

高門的耳,世家夫人凡是見過的,都說這關明溪如何如何,向來挑剔的夫人們,挑不出這姑娘的半點兒錯來。

聽說她前能替爹爹、兄長解憂,後能將宅院打理得齊齊整整,麵貌更是不必多言。

李衡辭初此聽見這話,哪會放在心裡。

後來再相見,是宮宴上,官家提起要給他許配王妃,問他可有中意之人,得到的回答自然是“無”。

他坐在離官家很近的位子,單手拿著酒杯隨意往下看著,一位身著白杏色的女子撞進他的眼裡,那女子神色清雅,一舉一動風輕雲淡,那雙眼睛像是活過來了一般,靈動得很。

宮宴是在外頭,輕飄飄的雪花落在她的頭上、肩上,又迅速隱去,那張小臉兒還揚起來仔細看了看空中灑下的雪花。

李衡辭隻覺得有什麼東西在心底紮根,緩慢生長中。那場宴席,他的眼睛再沒往彆處去過。

隨口問了身邊的侍女那是誰,原來是奉恩侯府的嫡姑娘,京中素有美名。

後來,官家再問:“可有中意之人。”

他久久未答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