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翻版華為(1 / 2)

重生香江1981 小楊剛 4150 字 2024-04-18

這話雖然誇張了些,但在這個時候王安電腦的的確確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霸主。

沒錯,就是行業霸主,在進入八十年代的這幾年時間裡,王安兩個字代表著計算機行業。

即便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也曾對媒體說過,如果王安電腦能完成第二次戰略轉折,那麼世界上可能不會有微軟公司,而他比爾蓋茨本人,也不會成為科技偶像。

王安電腦不倒,世界上會多一名普通教師或者律師,而他的名字,叫做比爾蓋茨。

王安電腦之所以沒能完成第二次戰略轉折,最重要的原因有三點。

其一,是王安這位創始人第一次決策失誤,讓使得王安電腦在第一次變革中,嚴重落後老對手IBM。

其二,是在第二次轉型剛出成效,便著急與IBM競爭。

其三,則是讓能力不足的兒子強行接管公司。

後麵兩個先不說,咱們先說第一個,在個人電腦上麵,王安從一開始就選擇錯了。

後世網上有一句話

王安的成功,始於IBM,也終於IBM。

哪位電腦大王和IBM的恩怨情仇,也是真的讓人看不太懂,王安的第一桶金來自於IBM,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

早年王安在存儲器技術研發上的突破,使得他從IBM哪裡獲得了五十萬美元的起步資金。

在獲得第一桶金後,王安敏銳的察覺到計算機在未來的巨大市場,於是他便將自己所有的資金精力都投入到計算機領域。

在六十至八十年期間,計算機應用的範圍主要在企業和軍事上,在這二十年間,不論是IBM,還是王安電腦都沒有涉及到個人電腦上。

到了八十年代,個人電腦突然興起,如何轉型成為了兩大巨頭科技公司麵臨的最大問題。

一向保守的IBM在飽受個人電腦衝擊折磨後,便毅然決然開放政策,團結拉攏了一批小型個人電腦設備廠商進行合作,

這些小型個人電腦設備商裡麵,就有後世大名鼎鼎的蘋果和微軟。

小廠商雖然技術規模和業務範圍都不大,但好處在於設備兼容,用起來方便,並且這些小廠商有屬於自己的軟件開發技術。

IBM拋棄成見,積極與小廠商合作,從而在個人電腦市場變革中,先一步穩住了陣腳。

用咱們的話說,IBM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而同為競爭對手的王安電腦創始人王安則在一開始,就卻不認同IBM的做法,他認為發展個人電腦沒有道理,單獨發展與之不相容的高價位機器才是更好的選擇。

於是,在IBM與其他小廠商聯合開展個人電腦市場的時候,王安電腦選擇了一條完全與未來科技發展方向相反的道路。

事實證明,不跟著時代潮流走,那麼就注定要被時代所淘汰,個人電腦發展日新月異,短短幾年時間就讓人們徹底改變了觀念。

由於思想上的保守,加上個人判斷失誤,導致了王安電腦錯過了最好的轉型時機,同時也在第一次轉型中宣告失敗。

第一次轉型失敗後,吸取了經驗教訓的王安主動放棄了自己一生中最為得意的成果—基於電晶體製造的“洛賽”台式機,轉向小型的個人電腦轉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