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航空和汽車行業,楊辰對英國的造船工業更加的眼饞,尤其是英國現階段推動私有化改革,很多造船廠正麵臨被他國兼並的困境。
接下來內陸經濟高速增長,帶動的不僅僅隻有礦產和航運行業,同時還有造船業。
自七十年代開始,世界造船業東遷,中日韓三國包攬了全球大部分船隻訂單,在那個一艘船數以億計,而且還是美元的時代,造船業也是一個盈利超強的行業。
當然了,楊辰想要涉足造船業,倒不是說他在乎賺那點錢,主要還是為了產業布局考慮。
陸海空
陸地方麵,主要是汽車,汽車行業楊辰旗下已經有蘭博基尼公司以及置地之前旗下的汽車廠,從三輪到拖拉機再到小汽車以及跑車,他旗下的汽車公司現在都能造出來。
航空方麵,隨著去年英國政府將英國航宇公司剩餘的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售予他之後,英國航宇公司已經算是他個人私有產業了,在航空領域也就隻比美國最著名的波音公司稍遜一籌。
陸空都布局好了,現在就剩下海洋方麵了,雖然他旗下現在有船隊,香江排在第一第二的環球航運和東方海外,一個他占據第二大股東身份,一個占據第一大股東身份。
在世界航運行業,他已經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麼龐大的船隊在手上,沒道理不置辦一家造船廠。
所以,在英國航宇公司哪裡嘗到甜頭的楊大老板,又把主意打到了一家英國非常知名的造船廠身上。
既然英國連英國航宇這麼重量級的公司都賣給他了,沒道理一家造船廠都不肯賣,要知道英國造船業現在處境可是非常的尷尬。
自二戰結束以後,英國從霸主地位上下來,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脫離英國的控製,英國就對保持大規模海軍已經失去了興趣。
尤其是二戰結束以後,各國為了恢複經濟,不斷開始縮減軍費開支,曾經依靠海軍征服世界的英帝國,戰後幾十年造船數量,趕不上輝煌時期一年的產量。
軍艦訂單銳減,曾經數量龐大的英國造船業主們因為接不到訂單,或者訂單數量太少,紛紛破產或主動裁員減少開支。
六七十年代航運興起,日韓憑著造船成本低廉以及國家政策支持,一舉將在造船廠基礎設施、產業規模、生產能力等方麵的優勢的歐洲打敗。
日韓造船業崛起,使得原本勞動力成本就高的歐洲造船業雪上加霜,曾經興盛超過百年的英國造船企業,多數陷入了沒有足夠資金支付工人工資的窘境。
此時英國造船企業,除了向政府遞交了補貼申請以外,就是積極跟進撒切爾夫人的腳步,對外尋找合作商以及買家。
航運業的屬性,自帶政治二字,在戰爭年代,船隊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是交戰雙發激烈爭奪的對象,甚至不惜自沉也要避免落於敵手。
船隻尚且如此,造船廠就更不用說了。
尤其是,楊辰看中的那家造船廠,它是連航母也能整出來的造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