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六年出生
一九六七年,獲灣灣大學物理學士學位,之後赴美留學,進入美國最知名的哈佛大學,師從格拉肖(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一九七二年,獲得美國哈佛大學物理博士學位,次年,年僅二十六歲的姚期知放棄卻學物理專業,轉而投向美國當時興起的計算機技術。
為了學習計算機技術,姚期知轉而進入伊利諾大學,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
僅僅兩年時間,這位物理學霸,就獲得美國伊利諾依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同年九月,這位雙科博士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數學係,擔任助理教授一職,次年進入斯坦福大學計算機係,擔任助理教授。
一直到一九八一年,姚期知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係教授。
年僅三十五歲的他,就榮升教授,這在幾年前學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當初在建設新城大學的時候,楊辰就專門讓人收集了一份海外各所名校的華人教師名單。
其中,姚期知是他最看中的人才之一。
能夠在獲得物理博士之後,又轉去學計算機專業,單單那份果斷和遠見,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比擬的。
如果不是因為楊辰對新城大學的定位很高,他還真的想把新城大學教授一職給對方。
現在聽到對方人已經被請過來了,楊辰忍不住問道:“哪位姚教授答應來新城大學了?”
項老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兒子,項武儀見狀,開口道:“答應是答應了,不過哪位姚教授提出了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楊辰好奇道,對於什麼條件不條件的,他倒是很不在意,牛人嘛,難請,講條件很正常,要是不講條件,那才奇怪了。
畢竟人家任職於名牌大學,就算跳槽,也不應該來他這裡。
項武儀道:“姚教授想讓學校答應,在新城大學建立一所最先進的研發教學計算機中心。”
“就這個?”楊辰疑惑道:“沒彆的呢?”
“額”項武儀沒有想到楊辰會是這樣一個反應,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最後道:“就這個條件,主要姚教授要求的是,最新的全套計算機設備,包含的東西太多,不僅教學,同時還能擁有研發能力,一些設備不僅貴,而且還不好進口”
楊辰聽到這,擺了擺手道:“貴不要緊,我之前說了,新城大學一切都要最好的,不管是老師,還是教學設備都要最好的,不要怕花錢。”
“計算機本來就是新城大學需要重視的一個專業,建立一所研發教學中心也屬正常,學以致用嘛,學校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同時還得教會他們如何使用學到的知識。”
“現在美國的個人電腦越來越流行,要是咱們學校能夠研發出一台比蘋果公司更好的個人電腦,那絕對是一件好事,之前我說過,新城大學創建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對新城大學的投資,我不會降低,但是如果學校想要更多的資金,招聘更多的優秀教師,招收更多的優秀學生,那麼就要創造出價值來。”
“學校實驗室,不僅是用來教學的,同時還得用來研究東西,創造出實物,有價值的實物。”
“設備問題到時候項先生你給我列個清單,不管是計算機需要的設備,還是學校其他實驗室,隻要是咱們新城大學的老師們需要,都按最好的來。”
說完,楊辰想了想,開口道:“我看這樣吧,計算機係的主任,就讓哪位姚教授來擔任吧,他需要什麼你讓他儘管提,能滿足的我都滿足,他想要研究什麼就研究什麼。”
“不過,我的話,希望項先生向姚教授轉達,同時也向所有教師轉達,新城大學是私人學校,我有心想要把它辦好,也願意給大家提供所需要的一切。”
“但是,前提大家能夠幫助我旗下公司發展越來越好,未來是屬於創新的時代,現實麼東西,能夠實用的實物,大多都會從實驗室裡出去。”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學術研究的同時,也能夠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造福人類生活進步…”
對於楊辰這一番話,項家父子父女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這般赤裸裸的話,多少讓人聽了心裡有些不太舒服。
尤其是項氏三兄弟,他們都是數學家,要他們搞研究,搞實驗,弄出實用的東西來,太難為人了。
眾所周知,數學家在研究數學時,是根本不需要考慮是否與現實有關。
有少數數學家的抽象數學研究時,我們也可以列舉出純粹數學在應用方麵的諸多“副產品”,但是大多數數學家從事相關研究卻另有目的。
過於關注實用價值,對於數學家而言,不利於取得重大突破。
數學家希望的是迎接挑戰,樂於享受在精神世界建功立業的樂趣,而不是實際出現在人們眼中,或者運用到人們生活中的實物。
是的,很多人都是這樣認為的。
不過,個人有個人的不同看法。
不能一概而論。
項氏老三項武徳有些不高興道:“實用價值不應該成為評判科學研究的基本標準,純粹以實用性來引領研究方向是不切實際的。
在美國,各所學校都賦予科學家做實驗的自由,因為沒有人知道那些暫時含混不清的東西,何時會變成實用的工具…”
“額”見項武德一臉不悅,楊辰知道對方誤會自己了,於是連忙解釋道:“武德先生彆誤會,我隻是希望新城大學未來在研究方麵,能夠儘量偏向解決現實生活中麵臨的問題,從而產生比較實用的價值。”
“搞科研,是要花很多錢的,這不是我個人舍得與不舍得投入的問題,我說過,對新城大學的投入,我不會少一分錢,但是想要新城大學未來發展的更好,不能隻單單依靠我個人力量,也需要新城大學一起出力。”
“幾位也是在美國名校任職過的人,你們應該比我更清楚,美國所有名校,它們的資金來源,除了國家財政撥款,以及社會捐助以外…”
楊辰一直認為,最好的學校,就是能夠做到自給自足,學校要人才有人才,要設備有設備,要資金有資金,隻要那些個知識淵博的教授們願意,他們真心想要研發一些實用的東西,簡直不要太容易。
有這樣的資源,乾嘛不利用,新城大學是私人大學,不是公立大學,楊辰希望新城大學最好能夠成為貝爾實驗室那樣,不,哪怕是一半,甚至三分之一都行。
隻有創造出一部分實用價值,做到學以致用,出名壓根不會等太久,創造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學習。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