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不難看出,英國企業在這一期間,丟失了多少市場。
渠道放棄容易,建設難。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固定的份額,一旦一方放棄了,那麼另一方跳出來把你的那份吃了,那麼你在想吃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所以,楊辰想的是,趁著現在英國內部大搞私有化,很多英資都想撤回來分一杯羹,在自家這一畝三分地上倒騰。
這無疑是一個機會。
二十一世紀大部分跨國企業,它們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成長階段,大多都集中在八九十年代。
二十世紀末,金融業空前發達,以美國為例,美國公司在冷戰結束之後的一二十年間,憑著從證券交易所籌集起來的資金,開啟了瘋狂對外擴張的戰略。
所有人都知道,市場開拓的前提,是需要有渠道的,沒有渠道,再好的商品,都沒辦法銷售出去。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互聯網大行其道,渠道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尤其是內陸之外的國家,網上購物在其他國家並不是很流行的情況下,渠道依舊是所有跨國公司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如今他錢財不缺,隻要能夠從英資手上繼承一部分他們在各個英聯邦成員國的渠道,那麼對他未來的產業發展,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次他對英國大規模投資,目的隻有兩個,除了收購一些高新技術公司和利潤較高的企業,再一個就是收購那些在英聯邦成員國擁有深厚根基的公司。
後世李超人的崛起,背後離不開彙豐的支持,而彙豐銀行作為一家英資洋行,與它牽連最深的公司,無一不是擁有英資背景的企業。
當英國企業在某個地方生存不下去了,那麼彙豐銀行就會幫忙牽頭,把它推薦給需要的人。
通過這種兩頭賺錢的方式,彙豐銀行每年才會擁有遠超出同行的高額利潤。
李超人的崛起,其中很大原因是因為他借著彙豐銀行的關係,吞並了不少各地區的英資企業,正是因為有了英資留下來的渠道資源,他才能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裡,建立起一家橫跨多國的商業帝國。
有李超人的成功案例在前,楊辰沒道理放著不用,他這次就要走李超人的路,讓對方以後無路可走。
華人首富他已經坐上去了,那麼以後除非他願意主動退下來,否則,誰也彆想把它從位置上拉下來。
記得後世李超人正是因為坐上華人首富的位置,從此一飛衝天,所行之事,無往而不利。
這華人首富的位置,好比一個弱化版的開掛器,有了這個頭銜,無論走到哪裡,彆人都會給予幾分麵子。
這種無形的加持,雖然不是實實在在的利益,但是潛在的好處,卻是難以想象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的商業合作,一方是普通公司,一方是華人首富旗下的公司,你說說對方會跟那邊合作。
不用猜,正常人哪怕是吃點小虧,也一定會爭取跟名氣大的合作。
這是人性使然,誰也改變不了。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