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然了,這件事他不會親自出麵,隻會在被背後謀劃,從七十年代英國政府有心關閉國內煤礦企業開始,英國煤礦工人與政府之間的矛盾就徹底形成了。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也是工人運動的發源地,工會勢力在英國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根據英國全國工會年會的數字統計,英國工會年會的組織會員,大大小小的行業工會,超過五十多個,其規模涵蓋了數百萬名會員。
在英國曆史上,工會成員人數最高點是一九七九年撒切爾夫人上台以後,數量一度高達一千三百萬人,工會成員占據英國全國工人比例高達百分之二十六。
究其原因,主要是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的保守黨推行私有化改革,這一期間,很多各行各業的工人都擔心失業,以至於工會勢力不斷膨脹。
所有工會中,又以礦工工會罷工最為嚴重,影響力最為強大,它們曾在一九七四年的罷工運動中,讓希思政府下台。
這使得,包括執政的保守黨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全國礦工工會,是英國最強大的工會之一。
雖然楊辰清楚撒切爾夫人推行的改革,在後世取得了成功,但撒切爾夫人的成功,不代表他人可以無視工會的能量。
在英國這個資本主義國家,民眾手中掌握著選票,不是每一個英國的領導者都有撒切爾夫人那樣的魄力,敢與手握大量選票的工會強硬到底。
所以,這件事情必須得緩緩圖之,等一切平息下去,等撒切爾夫人將礦工工會勢力打壓下去之後,在出來摘桃子。
英國作為歐洲數一數二的工業大國,每年所需要的電量是非常恐怖的,隻要控製一定規模的發電廠,掌握英國全國部分電網,那麼他就能在英國徹底的站穩腳跟。
後世李超人在英國大肆買買買,入手的幾乎都是民生行業,這裡麵除了賺錢以外,再一個就是能夠幫助公司迅速站穩腳跟。打開局麵,將自身融入英國市場。
民生行業,關乎一個國家的社會穩定,而電力行業,它不僅關乎民生,更關乎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
相比起其他石油,通訊,生物製藥,港口等產業,楊辰更想掌握英國的電力行業。
電力公司最離不開的就是能源,而能夠提供發電能源的,無非就是煤炭和石油,至什麼風能,太陽能,熱能之類的,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依舊隻占據少數比例。
很多國家的電網,其實都控製在能源公司手中,他隻要收購了煤礦企業,電力公司相關的業務,自然而然也就會落到他的手上。
英國雖然從七十年代開始,就一直在關閉煤礦企業,但是想要取締煤礦發電,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所以,楊辰不著急,隻要手裡有錢,在這個以現金為王的時代,什麼都能夠買到。
英國如今正好應了那句盛極必衰,自二戰以後,不僅失去了霸主地位,同時還多災多難,不僅是外部壓力,就連內部也是亂的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