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一個好漢三個幫(1 / 2)

重生香江1981 小楊剛 3960 字 2024-04-15

() 後世很多人都把馬島戰爭看作是‘日不落帝國的餘暉’,一場馬島戰爭,將英國的軍事實力的弱點,在世界麵前展露無疑。

二十世紀,曾經占據世界最多殖民地的英國,除了本土二十幾萬平方公裡的小島以外,日不落帝國海外殖民地基本已經全部失去。

馬島戰爭中,英國之所以動作那麼快,原因無非是不想讓其他國家看到英國的虛弱,再加上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的黨派正麵臨下一屆大選。

如果馬島戰爭英國政府選擇沉默,那麼下一屆大選,撒切爾夫人所在的黨派自然不可能在執政。

所以,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因數,都促成了英國上下對阿根廷動武。

雖然馬島戰爭讓英國短時間內爆發出來前所未有的戰爭動員速度,但中間的過程以及結果顯然並不喜人。

英國上下過分保守,被人打了,最後卻連像樣的報複行動都沒有,曾經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日不落帝國,再次麵對戰爭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態度,簡直天壤之彆。

作為後世人,楊辰十分清楚英國早已經是外強中乾,妥妥的紙老虎一個,

當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人的名,樹的影。

英國曾經傲視了一個多世紀,一戰二戰那麼殘酷的戰爭,最後英國照樣撐下來了。

整個歐洲大部分國家都被德國虐了一遍又一遍,獨獨英國置身事外,一而再,再而三的聯合歐美國家將德國一次又一次的壓在身下。

‘日不落帝國’五個字,並非浪得虛名。

後世即便號稱全球警察的美帝,也沒有達到英國曾經的高度。以包船王等人的身處的年代,大家對英國依舊心存敬畏。

清楚這一點,楊辰隨即繼續道:“戰爭是殘酷的,英國人不僅沒有從中獲得利益,反而因為這場戰爭暴露了它自身的羸弱。

大家不妨想想看,英國人曾經發起的戰爭,他們那一次在戰爭結束之後,不是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然而,在馬島戰爭中,英國不僅沒有獲得利益,反而倒貼了巨額軍費。

馬島戰爭之所以會爆發,根本原因還是英國在解決爭端時不夠強硬,讓阿根廷誤以為英國不敢拿它們怎麼樣,不敢進行遠洋作戰。

馬島戰爭發起方是阿根廷,英國屬於被動應戰,雖然戰爭的結果是勝利了,但是英國人卻連阿根廷本土都不敢踏入。

這說明了什麼?顯然說明了英國已經虛弱到無力在支撐戰爭持續下去。

像一戰二戰那種一打就是好幾年的世界大戰,已經永遠不可能出現在英國身上,日不落帝國已經落寞了,它們曾經的殖民地已經紛紛獨立。

而我們自己也看到了,那些英國的殖民地在獨立出去之後,英國並沒有為此發動一場戰爭。

早前印度和澳洲如此,現在輪到了香江,一個小小的香江,隻要內陸那邊稍微強勢一點,英國人就不可能為此發動一場注定不可能獲得勝利的戰爭。”

“要知道,內陸可不是好惹的,有美國的前車之鑒,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隻要不傻,就不可能去主動招惹已經睡醒的東方雄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