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邁克爾.奧維茨走後,楊辰起身拍了拍屁股,向外麵走去。
在外麵沒有看到林清霞人影,楊辰向一旁藍美人問道:“清霞去哪裡了?”
藍美人:“清霞姐覺得無聊,凱麗秘書帶她到樓下去了。”
“那我們也下去吧”楊辰點了點頭,稍稍看了藍美人一眼,總感覺對方似乎有什麼變化,卻又說不上來。
搖了搖頭,沒有再去多想。
走到樓梯處,一直時不時偷看楊辰一眼的藍美人,忍不住小聲詢問道:“老板,事情沒談成嗎?”
“半生不熟”楊辰抬了抬眼皮,嘴角隱隱抽搐了一下。
老實說,這個時候,他如果拿出三千萬美金入股caa,到時候指不定有人會在背後罵他煞筆。
邁克爾.奧維茨獅子大開口,與他在好萊塢沒有一點根基不無關係。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在好萊塢沒有一點根基,對方才願意他入股caa,並把大股東位置都讓了出來。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能夠得到caa三成股份,以及大股東身份,楊辰沒有什麼好不滿足的。
‘半生不熟?’藍美人一臉懵逼,這是啥意思,事情成不成,跟生不生,熟不熟有關係嗎?
楊辰見她那模樣,也沒有解釋,任由她小腦袋去思考猜測。
caa的成功,在於它成功的抓住了那些想要進入電影行業,卻又什麼都不懂得有錢人。
但凡與caa合作的有錢人,他們隻需要做兩件事情,一個是成立一家電影公司,另一個就是出拍攝資金。
你不懂電影沒關係,隻要挑一個喜歡類型的劇本,或者自己隨便編一個小故事,然後由caa的編劇們,寫出一個讓你滿意的劇本。
隻要錢給夠了,不論是台前還是幕後,演員或是導演,都不用投資人插手,caa會儘最大的能力,將一切服務到位。
隻要進入電影圈,與caa合作,那麼你就不用擔心自己拍不了電影,更不用擔心請不到想請的明星導演。
虧本不虧本另說,caa此舉,卻是給予了外行人插足好萊塢的大好機會。
正是因為caa的出現,在**十年代,好萊塢才會出現數不清的電影公司。
caa的快速崛起,是在八十年初期幾年時間,靠著手上的簽約明星導演,收割投資者的資金,獲得無數人有錢人的支持,
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
一旦楊辰錯過了這次入股caa的機會,不需要多久,最多一年時間,等caa喘過氣來,到時候彆說三千萬美金,就是三個億也彆想獲得三成股份和大股東身份。
從八十年代開始,caa一體化打包服務,徹底改變了好萊塢傳統的拍攝模式。
獨立製片越多,市場競爭就越激烈。
也怪邁克爾.奧維茨幾人運氣好,caa一體化打包服務如果放在五十年代之前,那麼必然會受到來自各大電影商的強力打壓。
如果放在十年後,那麼也同樣會受到好萊塢巨頭們的聯手打壓。
隨著裡根總統上台,美國自由經濟加大,原本的反壟斷裁決,一夕失效。
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就是壟斷生意,這一點想必每個人都知道。
不管是你壟斷的是什麼,隻要是人們所需要的,那便能賺大錢。
隻要有機會壟斷一個行業,那麼各個行業的領先者們,就會儘最大的努力,去獲取壟斷地位,將利益最大化。
不過,壟斷都會妨礙到競爭,一個行業如果長時間被壟斷,不僅會對消費者不利,同時也不利於行業更新進步。
美國的反壟斷訴訟,是全球知名的。
早期的好萊塢電影巨頭們為了追求壟斷地位與政府司法部門進行了長達幾十年之久的爭鬥。
雙方之間,最後誰輸誰贏。
這一點,不用多說。
在政府麵前,一切反抗都是多餘的。
四十年代,最著名的‘派拉蒙裁決’。
一紙裁決,結束了好萊塢八大片廠商對整個電影產業的垂直壟斷。
當時,在好萊塢占據絕對統治地位的八大電影公司,派拉蒙、米高梅、華納兄弟、二十世紀福斯、雷電華、哥倫比亞、環球和聯藝八巨頭,它們掌握著製片、發行、放映的環節,自上而下的控製了好萊塢電影。
八大電影公司,在美國各大主要城市都擁有影院,雖然從數量上來算,被八大電影公司控製的影院,隻占據美國電影市場上的一小部分。
但八大電影公司手上的影院,大多都是最優質的首輪影院,是主要的票倉所在,所以從票房份額上來算,八大電影公司當時已經取得了對美國電影市場的壟斷地位。
這有點與邵氏和嘉禾以及金公主三家壟斷香江電影市場有些類似,老實說,真要算起來,邵氏三家電影公司,比起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壟斷的更徹底。
好萊塢這邊還給獨立製片商留了一口湯喝,而邵氏三家電影公司,有時候連湯都不給彆人喝一口。
在香江,獨立製片商拍出來的電影,影片不錯的,三家電影公司大多會直接出錢買斷,讓獨立製片商賺點小錢花花。
上映分成,那是想都彆想。
不願意賣?不存在的事情。
你不賣,連本錢都拿不回來,你說你到底賣不賣?
當然,香江池子小,再加上總督府實行自由經濟,對於壟斷並不乾涉。
香江的壟斷公司,一抓一大把,人們日常用的水電等生活用品就不說了,就連人死了,也有一個殯葬大王收你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