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十五億收購(1 / 2)

重生香江1981 小楊剛 3798 字 2024-03-27

楊辰的想法,沈粥並沒有意外,這個年代,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並沒有多大差彆,其中區彆僅僅隻是偏重問題。

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紀,投資銀行和商業也一直都是混業經營,很多大型銀行更是全方位發展。

對於楊辰一心想要將企業往私營方向走,沈粥也不好說什麼,每個人有自己的做事方法,外人管不著,也沒有權利去管。

很多上市公司之所以上市,說白了就是為了圈錢發展,偏偏楊辰不缺錢,不缺現金,自然也就用不著把旗下公司拿去上市圈錢。

不過,想要將恒生銀行退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沈粥皺了皺眉道:“楊生,這恐怕有點困難,如果是市場上的恒生股份,收購起來相對比較簡單一些,但是恒生那幾位創始人股東,想要從他們手上獲得股份,恐怕不會容易。”

“尤其是那位何董事長,不知道楊生你有沒有認真了解過”

彙豐當初之所以沒有插手恒生事務,除了恒生的發展離不開華人管理層外,再一個很大原因是因為那位何董事長。

有對方在的一天,彙豐一旦強行插手進去,隻會讓恒生銀行內部不穩。

再一個,恒生服務的對象都是中小企業和底層普通民眾存款,而彙豐服務的是大集團、大公司以及社會精英階層。

兩者不在同一個層麵上,即便有競爭,也沒有那麼激烈。

所以,彙豐才一直放任恒生銀行自行發展,沒有去過多的乾預,甚至到了後期,為了抑製渣打銀行,彙豐還特意扶持恒生與之競爭。

大多數企業的創始人,不到最後關頭,是不會輕易放棄手上公司股份的。

恒生銀行創立於一九三三,初期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偉、盛春霖及何添五人合力經營,後因林炳炎早早去世,所以恒生銀行的董事長職位,其後一直由恒生銀行二號人物何善衡擔任。

這位恒生銀行的董事長,可不是簡單人物,要不是六五年那場突如其來的銀行危機,由他帶領的恒生不一定會輸給彙豐銀行。

六十年代末,這位老爺子還領導編製了“恒生指數”,是的,沒錯,裡是恒指,作為香江股市升跌的參考係數,恒指以其科學性與權威性而為世界所接受,並且一直沿用至後世。

對於恒生銀行哪位何董事長,楊辰早在打恒生銀行主意的時候,就已經詳細了解過了,所以在沈粥特意提起時,又再次忍不住皺了皺眉頭。

恒生銀行創辦至今,中間不知道有多少人受過何善衡的幫助,對於這種有實力,有威望,又值得人尊敬的老爺子。

來硬的肯定不行,即便贏了,也會受人詬病。

可是來軟的,對方願意將手上的股份讓出來嗎願意將董事長位置讓出來嗎

他可不認為自己從彙豐銀行收購了百分之五十一的恒生股份,就萬事無憂,能夠輕易將恒生銀行接手過來。

見楊辰皺著眉頭,一副頭疼的樣子,沈粥適時提醒道:“楊生,我得到消息,那位何董事長已經有了退休的打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