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兒,明兒呢?”說到太子,明啟帝轉頭四顧,尋找太子的身影。
“明兒並不知你……”王皇後扭頭,擦乾淨眼淚:“他去長寧府上了,我已經派人去叫他了。”
“把長寧、懷寧和永寧也叫來吧。”明啟帝歎了口氣:“我想她們了。”
正說話間,就見太子秦博明在前,三位公主隨後而至。
他們一進寧安宮,就感受到那股壓抑的氣氛,秦博明幾步上前,看著躺倒在病床上的父皇,頓時大痛,立時跪倒在地上:“父皇,兒臣來儘,父皇,你怎麼樣了?哪裡不舒服?”
因著明啟帝隻這一個兒子,素來疼到骨子裡,所以,太子和明啟帝感情深厚,父子之情沒有半點虛假,看到明啟帝病弱的樣子,他真的心疼:“前兒兒臣來請安父皇還好好的,怎麼就……”
三位公主也都已經跪下請安,口稱父皇,一個個麵帶哀容,卻還要強顏歡笑。
明啟帝看著自己的一子三女,頗為欣慰的點頭,這帝王之家為著皇位傾軋不斷,而他的兒女卻是姐弟情深,沒有一絲的隔膜,這都得益於這四個孩子為同一母所生,且他也向來不偏不倚。
明啟帝雖覺得他兒子少了,孫子還沒看到影子頗為遺憾,可是,卻也喜愛這份難得的父子父女親情,更愛子女繞膝之樂。
他笑著叫孩子們起身,一一看過,又拉過太子的手囑咐:“父皇沒事,就是太累了,父皇好好的休息就是了,明兒啊,你身為太子,以後是要繼承大統的,現在父皇這身子也處理不了朝政,以後,你可要為父皇分憂啊。”
“是!”太子雙手握住明啟帝的手,鄭重承諾:“父皇放心,兒子一定好好的處理朝政。”
“這便好,這便好。”明啟帝很是欣慰,叫來太監總管黃平:“黃伴當,你去把今日的奏章拿過來,就叫太子在這裡處理好了再回。”
黃平心下悲痛,可還是笑著答應,回頭捧來許多奏章,看的太子頭都疼了,可他是個孝順的孩子,不忍父皇失望,就硬著頭皮開始處理。
明啟帝又和三位公主說了一會和話,就叫王皇後帶著公主們下去,叫過朝中重臣,一一叮囑。
太子一邊處理朝政,一邊聽著明啟帝仿若托孤般的話語,心裡明白這次明啟帝病重,怕是不成了,一時悲痛,一時傷心,一時又痛恨自己並不關心父親,不知道父皇身子虛弱到這種地步,這些時日沒有長伴左右。
把該說的話都說完了,後事也都交代了,明啟帝才算是鬆了口氣,他早累的不行了,這一放鬆,便昏睡過去。
其間,朝政都交於太子處理,太子並不像明啟帝那般事必躬親,他很聰明,把各類朝政都交付於有能力的大臣手中,每幾日聽一次報告,再做出判斷,很是省時省力。
這段時間,明啟帝時睡時醒,醒來知道太子的作為,也感歎一番,隻說太子做的很好。
他已經深受勤政之苦,知道萬事太過於勤謹對身體的傷害,不想太子英年早逝,就覺得太子的辦法很不錯,隻要把事情托付於對的人,不隻效率高,自己也輕省。
太子除了處理朝政,就是在明啟帝床前儘孝,送飯喂藥都親自動手,做的儘心儘力,比伺侯明啟帝多年的太監宮娥都要仔細,一時,太子仁孝之名大盛。
可是,不管如何,明啟帝的身子到底是垮了,就是遍尋名醫,用最好的藥材吊命,也沒撐過多少時日,正月未出,明啟帝已經性命垂危。
他又一次在病床前交代太子一定要守好大雍江山,不可辜負萬民百姓,再托王皇後看護太子,又道:“梓童,我在泉下等著你,你什麼時候來,咱們再一起投胎。”
王皇後含淚應下。
明啟帝明抓著太子的手,高聲道:“明兒,你一定要記好,咱們大雍帝王可以對百姓仁慈,卻絕不可對外敵仁慈,絕不做軟骨頭,記得太祖的話,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太子眼中雖有淚,可還是強有力的隨著明啟帝高聲道:“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好!”明啟帝含笑,抓著太子的手鬆動下來,無力垂在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