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五百萬美元!”
“但是,顧,我希望加入一個條款,電影上映後的三個月之內,如果我們願意購買除華國和北美的海外發行權,這個價格是三千萬美元!不能再高。”
安東尼對於顧銘是很有信心的。
尤其是在《綠皮書》這部文藝片性質的影片都能在票房上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之後。
信心不說盲目,但也是頗為迷信了。
在他眼裡,顧銘簡直就是為電影而生的。
既然如此,一部由顧銘監製,顧銘編劇,且風格和第一部一致,還是全英文對白的電影,沒有不成功的理由。
完全值得賭一把。
四千五百萬美元,宣發費用用上兩千萬,隻要票房還能過億,僅僅票房和電視播放版權就能把成本賺回來了。
大頭的碟片收入是淨賺。
甚至於隻要影片票房超過六千萬這個成本線,他們索尼哥倫比亞就有把握不賠錢。
掌握發行渠道就是這麼自信!
當然,他也不會放過影片可能大爆,海外發行權暴漲的可能。
既然都出了個沒人出的高價來賭一把了,必須得將剩下的海外發行權成本控製在一個範圍內,就算是自己出這個高價的紅利了。
如果北美票房還能破億,三千萬把其他地方的發行拿過來。
要是不能破,甚至有票房崩塌的趨勢,那自然就不用提了。
索尼放棄購買,或者可以商談一個新的合適的價格。
“顧,我們是老朋友了,再次合作,成功的可能很大。”錢給到位了,安東尼又和顧銘聊起了所謂的“友誼。”
友誼在商業裡重要嗎?
不重要。
但它確實有存在的土壤,商譽,也是一個公司的一部分。
和索尼哥倫比亞的合作確實沒有什麼狗屁倒灶的事,背靠索尼這樣的巨頭,家大業大的,虧的起。
根本不拖欠你的款項什麼的。
要是哈維·韋恩斯坦的米拉麥克斯出這個價,那自己還真得好好考慮一下了。
他們公司夠嗆能一下拿出這麼多錢,搞不好等其他公司人走了後又要弄什麼分期。
你想不賣給他們,再賣給其他公司,彆人也不傻,肯定會壓價。
“安東尼,我需要和其他投資人商量一下!”
禮貌的先穩住安東尼。
顧銘叫上韓三品和西影廠,英黃的人去了另外一個房間。
目光在三人臉上都短暫停留了一下。
“怎麼樣?賣不賣?”
“顧導,我們當然是聽你的啊!你怎麼想的,我們支持你的一切決定。”霍文稀笑著把決定權交給了顧銘。
“額,額也一樣。”西影廠的代表就更彆說了。
反正就百分之五的份額,老老實實跟著有肉吃就行了。
替顧銘做決定,下次不帶你,直接坐蠟。
你不投,有的是人投。
“你彆看我,我沒有任何意見!”
“這個價格賣也可以,你要是不想賣,那就把那個購買其他海外版權的條款去掉,就怕對方不乾啊!”
“實在不行賣給出4000萬美元的華納。”
韓三品笑嗬嗬地,給出了建議,但整體還是一個態度,“你說了算!”
“那就再聊聊。”
畢竟是幾千萬美元,換成人民幣數億的生意,一個點就是大幾百萬,一個不錯的小廠子一年發的工資也就這個數了,倒也不用太早做決定,能爭取,自然要儘量爭取一下。
於是乎,顧銘便和安東尼繼續拉扯了起來。
顧銘要求隻購買北美發行權,安東尼表示隻購買北美發行權的話我們不會拿出這麼高的價格,風險太大,我們不能做賠本買賣。
一扯扯了一下午。
最後打成了一個皆大歡喜的協議。
北美發行權還是四千五百萬美元,海外發行權的附帶條款也要有,不過價格提了三百萬,達到了三千三百萬美元。
三個月內,隻要索尼哥倫比亞想要,不管彆人出多少價格,隻要索尼出到三千三百萬,就得以這個價格賣給索尼那邊。
“就這樣吧。”
“顧!這次出的價格可太高了。”
“光北美發行權花的前就夠得上上次全球發行權的價格了,我們真的冒了很大的風險。”
伸出手來,安東尼還不忘再賣兩句慘。
“快拉倒吧,續集電影,風險真的有那麼大嗎?那你們為什麼還要出這個價格?不會是為了和我的友情吧?”顧銘反問。
“對,沒錯,就是和你的友情。”
安東尼笑嗬嗬地捶了一下顧銘的肩膀,“願這四千多萬的友情比南極的冰川還要堅固。”
“兄弟,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都要融化了。”
“哈哈哈……”安東尼大笑了起來,“那就在融化之前,先讓我們把友誼化為合同吧。”
安東尼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讓《颶風營救2》在北美上映了。
到時候不僅僅是索尼賺錢,他的分紅也少不了,還有附加的功勞,說不定能往上爬一爬呢。
兩方都想儘快把這件事以合同的形式確立下來。
再加上索尼財大氣粗。
自然進度飛快。
四千五百萬美元到賬,所有人都忍不住地咧嘴笑了。
這錢賺的,一個北美就把成本賺回來,還有近一倍的盈利。
要是按照合同的約定,全賣出去的話,就是五千三百萬美元的毛利。
近四個多億啊!
誰說電影不賺錢的?
我也是投資電影的一份子啊,我怎麼沒發現不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