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不信鬼神】上(2 / 2)

逆轉重生1990 镔鐵 3415 字 2024-04-18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香港的另外一位地產大佬李照基。

李照基出生時,李家已擁有天寶榮金鋪和永生銀號兩間門店,經營著黃金、彙兌、外幣買賣生意。剛一懂事,李照基就被送進私塾接受教育,熟讀四書五經,並對念古書產生濃厚興趣。10歲時,父親還禮聘廣州中山大學文學係梁教授做了李照基的新老師。梁教授發現李照基勤於思考,於是常結合課程提出一些問題,啟迪他的思維。

有一次,在教授完“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後,梁先生要求李照基把這番道理結合現實生活去理解。很快,少年李照基就結合他已有大量接觸的金鋪生意給出一個老道的答案:“比方說,一個人隻有一塊錢做生意,那就隻有買進一塊錢的貨。賺了固然開心,萬一蝕了也就算了。要知道適可而'止',才不至彷徨無主,從而身心鎮'定',才不受邪惡念頭侵襲,便可明心見性,思想寧'靜',自然氣定神閒,理得心'安',這時從容處事,更能周詳考'慮',且可策劃將來事業發展,自然成就可'得'。“梁先生聽了以後感慨不已。

李照基從6歲開始,就被父親安排進家裡的商鋪頭學習做生意。母親本來有點擔心兒子年紀太小,不能應付那些年長的夥計,但李照基沒過多久就成了父親的得力助手,而且聰明機智,擁有極好的心算能力。

在金鋪行業,有一句“打金偷金、打銀偷銀“的俗語。李照基進入店鋪後,發現自己家的金鋪也存在這個問題。他想把這個消息告訴父親,讓父親采取措施,但鑄金匠又是奇缺的人才,得罪不起,因此而擔心鑄金匠離開後影響金鋪的生意。進退兩難中,他決定自己學習鑄金技術,不再受製於人。

到12歲時,李照基已熟練掌握了看金、化金、熔金的核心技術及知識,並很快出任天寶榮金鋪的頭櫃,成為順德無人不知的神童和黃金奇才,其鑒彆黃金的眼光和煉製黃金的技術都令人稱讚不已。他也從中明白一個道理:靠人不如靠己,當老板,要有過硬的本領才行。

也正是靠著這個做人原則,李照基從金鋪做到房地產,從五十年代發家,到現在雄霸香港一方,與李超人並駕齊驅,被譽為香港地產雙雄。

這一次宋誌超創立華投行,李照基是最快加盟的大佬之一,對於他來說,香港地產如今差不多已經做到極致,他的企業想要繼續發展,必須要依靠內地,開拓內地市場,但這需要更多的資金,以及更多打開內地市場的人脈,毫無疑問,華投行給予了他這個機會。

首先,華投行來源於華人商會,而華人商會則與內地關係非常融洽,準確地是幫助內地改革開發,發展的橋頭堡,很多港商在內地都有投資。、

其次,華投行上百億美金的基礎金,足夠很多大公司貸款,以貸款來發展自己公司的業務。

講真,彆看香港有很多大公司,像李照基和李超人他們這種大佬好像很有錢的樣子,實際上讓他們一下子拿出上百億美金的現金,也是需要一點時間,需要一個階段的,準確地說,真正的有錢人從不把錢放在口袋裡,大部分都投資了出去,因此想要發展彆的業務,大多數都要和銀行借貸。

正因為如此,李照基才目光如炬地看準了華投行的潛力,在很多人唱衰華投行的時候,他反而背其道而行,拿出十億美金來投資華投行。

靠人不如靠己。

與其靠鬼佬的彙豐和花旗銀行,不如靠自己投資的華投行!

對於宋誌超來說,他沒想到李照基李大亨竟然會看上自己創立的銀行,這位大佬可是一個不亞於李超人的強者,能把他吸納進來簡直是個意外。,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