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到處攪渾水的嘉靖(1 / 2)

慰勞完大殿裡的三個功臣,裕王還不過癮,又讓殿外的隨阜也進來露了個臉。那個叫馬林的倒黴蛋也刷了個存在感。

結果不問不知道,一問才發現居然是個隱藏的官二代,是西北宣府總兵官馬芳的好大兒。居然就這麼不聲不響的給李如鬆做副官。也不知道個中到底是怎麼個緣由呢?

但馬林這個謙遜的品質,肯定是打動裕王了。先前都沒給李如鬆拂戰袍,這次居然親自拍了好幾下馬林的戰袍。看來,李成梁這個鐵嶺衛指揮使對比人家馬芳宣大總兵官還是明顯拿不出手啊。

但另一個當事人李如鬆完全沒意識到這些,還在為自己有功勞一個人傻樂呢。

搞定完一切,裕王才打算在次日正式亮明監國南直隸的聖旨。也恰好,之前滯後在淮安的儀仗隊終於是緊趕慢趕到南京了。

與聖旨一起的,就是王府詹士譚倫調任南京吏部尚書。果然還是跟對人劃算,一下子就是二品大員了,雖然是個南京的樣子貨。但這次是跟著監國一起的。至少在南直隸算得上是天官了。

聖旨宣讀的朝會上,徐鵬舉腦袋頂著好大一塊紗布,領著南京的頭頭腦腦在南京的朝會大殿上扣旨謝恩。

說實話,之前是有風傳出來好幾次嘉靖打算讓裕王監國甚至傳位的。

但現在怎麼變成到南京監國了?好些人還是一頭霧水的。

但裕王的作為大家還是挺喜歡的,一方麵安撫了將士,另一方麵也厚恤了之前那個被掛城門樓上的倒黴南直隸兵部侍郎。

整體而言,是個寬厚的君子。

美中不足的是這次沒啥根基的誠意伯出了大風頭,搞得整個南直隸六部外加勳貴都麵上無光。

誠意伯劉世延雖然是個伯爵,但其實是嘉靖十一年,皇帝為了展示胸懷,不知道從哪裡找來的劉基八世孫給續上的,此前從成祖朝第二代開始都中斷一百多年了。在好多人眼裡,現在的第世代誠意伯跟劉基劉伯溫有沒有關係還兩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