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安縣民變(1 / 2)

張遜膚一走,這局勢就真的是瞬息萬變了。

杭州織造局引來的銀錢流入與銀錢貶值,在城市裡到沒什麼。勞動力反而更值價了。再加上有楊文將軍打通了安南的據點,有海貿的糧食過來。工資上漲,糧價反而沒漲。除了玩耍花銷價格上漲外,普通城市雇工是占大便宜了。幾時吃過這麼飽的米飯。

但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在更廣大的杭州府農村,農民就倒大黴了。

首先是,鄉下士紳到城裡玩樂的花銷變大了。但這幫土老帽又缺乏來錢的渠道。擠不進織造局的名單,自己創業基本是九死一生。還不如坐吃山空呢。

但打不過城裡的,不代表就真認命,這不還可以提高佃戶的田租嗎?

以前的五成,翻到今年年初眼看就要春種了,卻要提高到7成或者8成。這不就是讓農戶白打工嗎?

且白打工就算了,現在杭州府都認識到修路的重要性。不修路怎麼經商致富呢。要知道去杭州城進貨然後倒賣進本地縣城或者鄉下,已經是當地士紳能想到的最能賺錢的買賣了。要修路,自然攤派的徭役就多起來了。

按這趨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百八十天給士紳白種田,一百八十天給官府白打工。剩下五天埋葬自己累死的親人。這日子,狗都過不下去了。

這其中,鬨得最嚴重的就是臨安縣了。

臨安縣原本就屬於是土地兼並最為嚴重的地區了,現在杭州城搞新學以來。東邊杭州府靠著織造局富起來了。西邊的淳安建德原本苦哈哈的兩縣也跟著富起來了。

自己臨安好歹也是百年名都了,優勢文脈彙聚之地。這份自尊心,讓這裡的士紳最為急躁。當然加地租也更狠。好歹數百年斯文,總不能被淳安建德兩個泥腿子縣給比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