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爭罵王安石(1 / 2)

張居正是萬萬沒想到的,送出去三本書,收到的卻是九十冊書稿,什麼叫湧泉相報,自己算是體驗了一把。

送出去的《三經新義》三冊書是王安石組織眾人,以告子性無善惡為基礎,重新解釋《周禮》、《詩經》、《尚書》的。

從學術上講,王安石基本是先秦之後唯一一個堅持性無善惡,有專門著書立說,並且有實踐的大家了。

自董仲舒搞獨尊儒術後,性善論真的是太難撼動了,哪怕王安石一度貴為舒王,其門下走狗多入牛毛,也不能改變什麼。

從性無善惡出發,那麼決定善惡的是什麼呢?王安石回答的是“理”。合理者為善,不合理者為惡。

那什麼是理呢?

這一點,其實張居正看了這麼多年也才勉強揣摩出一點端倪。

理者,生老病死之自然需求耳。

如果是順應這種自然需求,則為善,反之則為惡。

但是如果這樣理解會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人與人對生老病死的需求是有差異的,這樣就必然導致於我而言善的東西於彆人不善了。

張居正唯一能夠想到的竅門就是天下人之理了。隻要這個理是天下多數人所接受的,那就是普遍的善,隻有普遍的善才是真善,否則完全可能是偽善。

------

收到書的宋應昌在趕緊跟自己老師寫信問計後也在加緊研究。

因為性無善惡本身就是嫁接儒學與羅學的橋梁。隻有跨過了這個橋梁,才能用儒生們聽得懂的話去交流,讓人聽得懂是獲取支持的前提。

至於各地煤士紳的支持,宋應昌是不太看好的。畢竟煤士紳人數都太少了。想要翻盤形成潮流還是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