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杭州新學危機(1 / 2)

“正所謂趁他病,要他命,我們不僅要在通倭上坐實他高翰文不忠不義,還要在殺人誅心,將王安石與高翰文連接。來個以絕後患”

“我之前還沒想到,也是他學生宋應昌的講學才想起。哈哈,他這就典型叫自作孽不可活”鄢懋卿在害人扣帽子上還是有水平的。

王安石怎麼說呢,宋高宗趙構的合法性就來自去對王荊公新法的廢棄,而二程朱熹理學的興起也來自於對荊公新學的否定。

恰恰,大明本朝以朱熹的理學為科舉藍本。太祖洪武帝曾官方記錄批判王安石這種獨夫民賊。

事實上,王安石的人緣差到哪種程度呢?連之前支持慶曆新政的大都反對王安石。

這麼一個被宋朝曆史與本朝太祖批倒批臭的人物。宋應昌居然去替他,還用什麼仁義指數來為其張目。

由此可見,所謂的杭州新學,不過是王荊公新學的死灰複燃,為了避免大明重蹈靖康之恥的覆轍,打倒高翰文,我輩讀書人義不容辭。

嚴世蕃根據各人的建議,先讓鄢懋卿寫了一份文書。

然後反正筆杆子正是自己的擅長,因為一變而。寫了一份揭露高翰文窩藏嚴黨,包藏禍心的奏書遞了上去。另一方麵也寫了一篇挽救大明危亡的雄文扔到學子居那邊。

其中,嚴世蕃還第一次提出了亡天下的概念。一朝一姓不過朝代更替,而華夏文明之續絕則事關天下。決不能讓宋末之事重演。

就差那麼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了。不知道為什麼,哪怕情緒高漲的小閣老,硬是沒把這句話捅出來。

但哪怕是如此,亡天下由這麼個奸臣說出來也是夠滑稽的。

小閣老除了工部,還兼著吏部呢。年底就該各種考核了。這放大鏡自然是要分發下去的。

雖然高翰文穩定推行了改稻為桑,科舉又創新高。但並不擔心找不到他的小辮子。

畢竟任務分派下去了,就等著手下人創造性地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