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京畿之人不變法(1 / 2)

看著鄢懋卿的嗆聲與下麵一眾高官的麻木不仁。

錢錫爵突然來了火氣。

“反正我就一句,隻要是真儒學士子,相信仁義就該用仁義來考核自己。有些人,一方麵嘴上仁義,一方麵拒絕統計、公布、討論仁義。到底是真仁真義還是假仁假義,一目了然。”

也就隻能寄希望於說幾句重話能敲醒大家了。

前路慢慢,如果沒有大量士人的覺醒,靠幾個人小團體的機謀巧算,絕沒有成功可能的。

高允升接過話頭,卻不知道該怎麼說好。因為錢錫爵是個素人,之前是沒有派彆之分的。而高允升作為高拱的族侄,原本是鐵板釘釘的清流的。

雖然瞟一眼高拱,也沒給出什麼否定或肯定的信號,但說得太狠是不可能的了。

“正如錢同年所說,我們每個人都獲益良多。我個人認識還很粗淺,但在我個人的研究中發現,爭訟與地方的叛亂往往呈負相關,特彆是經濟糾紛的爭訟,其越多,人身安全相關爭訟則越低,地方的仁指數越高,義指數越低,叛亂也越低。按道理,仁指數、義指數越低都可能激發動亂,經濟糾紛與人身安全也理應相向而行才是。

我個人提出了個猜想,那就是在義指數較低的情況下,鼓勵經濟爭訟有利於降低社會矛盾,從而降低人身安全事端與地方叛亂。目前還隻是個設想,後續還得在團隊內大家幫忙下進一步驗證”

與前三人的瀟灑不同,後麵兩人基本是沒啥背景,還自己梭哈從嚴黨隊伍裡退了出來,全身心押寶到宋應昌這邊的。

既然橫豎都是賭,乾脆賭個大的。

隻見兩人是同時上前走了一步。

“翰林院觀政進士許國”

“三甲待選進士王家安”

二人一開口就把自己的身份說了出來。一甲前三人一進翰林就直接點了庶吉士,其餘二甲進士中被選進翰林的還得有一年的觀政見習期才能轉正式的庶吉士。

王家安更慘一點,直接就三甲進士,連進翰林的機會都沒有,隻能屬於等待吏部挑選任職的階段。這段時間,真好閒著也閒著,原本是打算投靠嚴黨搏個出身。後來又歲許國一起改到宋應昌這邊。要搏怎麼也得搏個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