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八章 明軍的石見大撤退(1 / 2)

眼看就要扳回一城。結果就是毛利元那廝居然也主動投了織田信長。

倭國在之前是想當散裝的。

哪怕織田信長打了那麼久,也隻是統一東西兩京附近,威服本島中間那一團的大名。離結束倭國戰國內亂,還差了那麼好幾年時間。

至於毛利元這種地處邊陲的大名一向也不怎麼理織田信長的。事實上毛利元與織田信長兩者之間早就在醞釀戰爭了。

隻是,大明天兵的到來,原本毛利元還想著實在不行就投大明算了。降誰不是個降啊,降大明天兵,身份上還能高織田信長一個頭呢。就算失敗,到後麵至少能跟著潤到大明去,混個大明的富家翁也不錯啊。

原本毛利元的思路是想當開闊的,再打一打,打到自己不可或缺時再去投大明。學的就算宋江水滸的路子。

奈何鐘太監與譚倫沒文化就算了,這麼優秀的話本都不看,就當是大明人人自信了。

但是解放奴隸這事實在是惹到毛利元了。

這就是在挖毛利元的根啊,也是在挖所有倭國大名的根。沒有奴隸,自己以後還當什麼富家翁,還怎麼掙錢呢?

僅此一條,毛利元在拉鋸一個半月後主動去投織田信長了。

隨著織田信長帶著其南征北戰的老兵進駐到石見這一片狹小地方時。大明這種無法得道補給的客軍作戰的戰敗就不可避免了。

靠著讓奴隸肉身衝鋒在前,武士持械在後的壯舉,織田信長硬是以五比一的交換比逐步圍困了大明在石見銀礦的駐地。

到了這時,鐘太監才徹底慌了,首要目的就是要把石見銀礦開采出來的存銀全都運回去。然後自己突圍。其餘都不重要了。

而譚倫方麵,重要的是自己帶來的一營幼軍不要全都戰死了。否則,一個不僅沒有軍功,還把自己人玩死了的清流,未來的前途可想而知。

到了這時,盧膛的命令開始重要起來。因為很明顯,他要負責牽製殿後,部署突圍了。

先是盧膛率領部下,一部分東南抗倭的英雄,大部分都是銀礦解放的仆從軍控製了一片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