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九章 投資移民進大明(1 / 2)

正所謂雪中送炭難,錦上添花易。從趙真善過來,鄭何二人的生意算是打開局麵了。

於是同時,之前培訓班不是還有好幾個軍戶的同學。

這三人基本是享受了高翰文的免費培訓,所以這次鄭何二人有高翰文的背書,三人還是很信任的。

軍戶與普通百姓不同,因為明初太祖建有衛所兵的衛學,並且一直是鼓勵軍戶考科舉的。當天條件是家裡得留足一個正兵的名額。

因此,軍戶家庭總體文化水平還是挺高的,哪怕是軍戶家的女兒女人基本都是知道自己名字的,好些還都能寫名字。

另外,軍戶家由於要運送均需的關係,家裡得女人可沒有什麼纏足的習慣。

因而,仿佛是過往軍隊中的良家子,這些軍戶女子正是紡織工業的主力軍。

讀書人相公的話,誰還能不信呢,因此三人協力,一口氣就給鄭何二人預定了兩百多人的名額。

----------

在鄭何二人東拚西湊打算東山再起時,重新規劃的新區終於全麵開工了。

從千戶所那邊傳出來的洗煤與火磚技術,極大地加快了建造進度。

這種磚木混合建築結構,極大地節約了建房的木材消耗。雖然相比於傳統結構抗震性能那是肉眼可見的下降,但是杭州應該還好吧。

本著大乾快上與功能分區的原則,中間是商業區,四角是工業區,其餘是居住區。為的就是兼顧上班通勤與商業交流。

彆看才16世紀,事實上,前幾個月杭州老城已經堵得不成樣子了。拓寬路麵自然是應有之義,但功能分區,減少不必要的通勤則顯得更為必要。

在交通的另一方麵,軌道交通也被高翰文建議著引入進來。反正千戶所造的鋼鐵有剩餘,就設計打造一條環新區,連接四角工業區與四周居住區的馬拉列車。連接新區與老城之間也有一列馬拉列車。